藝術的水墨,水墨的藝術??串嫾依夏乃嫷膬r值所在是表現當代最新銳的生存感受,傳統的水墨語言用當代藝術手法來完成,以解構和意識介入作品本體的升華,這種藝術價值蘊含的文化元素,可稱之為“新潮水墨”。而這種“新潮水墨”以他的作品紅色的“汗血馬”為代表,我稱之為“潮馬”。
藝術批評家李小山曾說:中國的水墨已窮途末路,對水墨當下的困境有著較為深層的學說研究和解剖。這種觀點暫且不說對與錯,但中國的水墨陷入了泥藻地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人終生都未能走出沼澤,而老墨憑借他的紅色“汗血馬”踏蹄而出,輕松地走向無垠的原野,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領地,一片自由的領地。老墨并沒有把馬的真實尺度作為創作的基點和理由,而是把馬的身體和形態作為自己靈魂附體的圖式語言,描繪了一種“虛構的紅馬”鏡像,重新注釋馬的形象和馬與人的契合,馬即他,他即馬,“紅馬”是他理想的化身和精神的承載。他筆下的馬關注的不是歷史,也不是山川,而是更注重個性的流動和心靈的馳騁,是人的個體作為生命存于世界最為真實的表達和傾述,是老墨自己的探尋之路,他通過“紅馬”實現自己的美學理念和理想王國。正是這種探尋,傳遞出自我與世界、真實與虛構、傳統與當代的多重關系,從而完成新價值的可能。
在我看來,老墨除其藝術家的身份,他本人是血性與雄渾的漢子,而“汗血馬”是他的知音和化身。面對消失的時間和空間的迷失,老墨反思生命和藝術存在的意義,通過馬的肢體語言,放大有限的無限性,他的紅馬洋溢的詩性之情和浪漫血色,是大自然延伸的一種物象,是與其抗爭,自我崛起的怒吼,是對真理的堅持和追尋,表達了一個敢于直面人生、勇于犧牲的境界。老墨之所以以“紅馬”作為表現媒介,就在于“紅馬”蘊含了太多的英雄悲情的內涵,這種力量,會喚醒人性的爆發力和想象力。然而,老墨沒有停留在僅僅的嫁接和角色對換,而是在圖式中將馬的特色淡化,變成了一種抽象的、形之外的詩意空間。主體與客體,順從與抗爭找到了契合點。他的最近的一批作品沖破傳統水墨的美學觀點,運用了先鋒藝術的表現手法,改變了對美學與觀點的認知,傳統水墨與當代藝術巧妙地組合,強調主觀、個性,以超常的想象創造帶有象征和暗喻的畫面,撲朔迷離,光彩四溢。借此擺脫物質世界的虛幻和疼痛,砸碎了情感枷鎖,走出昏暗的過道。
“紅馬”成為老墨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形成他的“新潮水墨”的代言。
(雁西,當代著名詩人,藝術評論家,《現代青年》雜志主編)
劉詠閣(老墨)簡介:

劉詠閣老師近影
劉詠閣,號老墨,男,1958年生于北京。畫家,書法家,詩人。任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少年時拜吳昌碩弟子廖同先生門下學習詩書畫,同時隨龍瑞、李新民學習西畫。后又拜師梁樹年先生,并常得到蔣兆和、李苦禪、朱乃正、大康、劉炳森等先生教誨。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裝幀藝術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雨山湖書畫院副院長、中國長城書畫院特約畫家。
劉詠閣是國內第一個研究汗血馬創作,并第一個將汗血馬的創作以架上繪畫的形式搬上歐亞美舞臺的中國畫家。近年來,他代表教育部和國家漢辦,在美國八個城市,以及希臘、意大利、匈牙利、奧地利、德國、捷克、荷蘭、沙特阿拉伯的舞臺上,數十場次的將其獨創的潑彩汗血寶馬,以難度極大的架上形式展示各歐美亞人民,所到之處均引起極大反響,現場所作汗血馬均被各國政要,收藏家收藏。
作品展覽:
在日本、泰國、深圳、青島,以及法國大使館、委內瑞拉等大使館舉辦過個人畫展及聯展。作品多次被用作重要的外事文化交往的禮物。
劉詠閣的繪畫、書法、景泰藍等作品不僅屢屢在拍賣市場上獲得佳績,更被國內外各界人士收藏,聶榮臻、李嵐清、吳儀、趙南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希臘總統、委內瑞拉總統、韓國總統、阿根廷總統、波蘭總統,還有荷蘭、法國、岡比亞、沙特、巴西、意大利等國駐華使節收藏過其作品。
國畫、油畫、書法、現代水墨畫等作品被政府機構、歐美駐華使館、文化藝術公司以及國內外人士廣為收藏。國內外報刊、雜志都曾有文章介紹其人、其作品。
專著:
1991年由梁樹年先生題簽的《劉詠閣畫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2001年,由龍瑞老師親自幫助遴選作品,由梁樹年、龍瑞老師撰寫前言的大型個人畫冊《墨廬墨跡--劉詠閣繪畫作品集》由中國民族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還遠銷歐洲。2009 年6月個人詩集《心遠之觴》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品賞析:

英雄

英雄

光明日月掛天中 2009

天馬

何能伏虎威 2012

白馬王子 1990

殘陽赤血圖 2008

龍騰

龍馬精神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