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墨舞中華》陳玉先從藝50周年水墨舞蹈畫展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文藝界、美術界的專家學者們聚集一堂。在觀看了畫展作品的幻燈放映后,林陽、陳履生、吳濤毅、李愛國、袁正陽、喬天富、王晉軍、許向群、楊奕、倉小寶等文藝界、美術界專家就陳玉先繪畫成就,以及他的水墨舞蹈畫上對中國畫的突出貢獻進行了深入研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陳玉先從藝50年來,勤奮耕耘,優秀作品迭出,其成果之豐碩,當今中國美術界難以有人與之比肩。展覽將要展出的陳玉先近年來創作的水墨舞蹈畫,是中國水墨舞蹈畫的一座高峰。

圖為:《墨舞中華》陳玉先從藝50周年水墨舞蹈畫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華僑大廈舉行。中國文藝界、美術界的專家、學者們聚集一堂,欣賞、學習陳玉先的水墨舞蹈藝術。費伯禹攝
陳玉先,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活躍在中國畫壇,是當代中國美術界成就卓著、影響廣泛的藝術家。他19歲時成名作版畫《老列兵》就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題材廣泛,以反映現實生活,民族風情,重大歷史題材享譽畫壇。他創作的力作中除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宋慶齡等領袖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肖(形)像作品外,還有《秋收暴動》、《上井岡山》、《延安整風》、《萬水千山》、《天高云淡》、《開國元勛》等一大批以重大歷史題材為主題的鴻篇巨制型作品。

圖為:水墨舞蹈畫《太陽花開》陳玉先 2002年(236cmx142cm)

圖為:水墨舞蹈畫《京都響鼓》陳玉先 2011年(180cmx96cm)
近年來,他在水墨畫舞蹈方面作了專門創作研究,成就斐然。尤其是他創作的表現中華56個民族的水墨舞蹈畫對中國水墨畫的突破,在中國美術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水墨舞蹈畫《喜氣洋洋》陳玉先 2000年(68cmx136cm)

圖為:水墨舞蹈畫《天韻歌聲(傈僳族)》陳玉先 2009年 68cmx68cm
專家們一致認為,陳玉先的水墨舞蹈源于生活,源于他精采絕倫的速寫功底。他在中國畫的創作中選擇了動態舞蹈,這是中國畫的最難點、最高點。陳玉先畫舞,選擇過程,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的過程,一個動字,就是他對水墨舞蹈的貢獻。專家們認為:繼黃胄、葉淺予之后,陳玉先是現代舞蹈人物畫的承繼者和開拓者。同時又區別于黃的以實見長和葉的以簡見長,而陳玉先關注形體和筆墨的動感,既保持舞蹈的美與勢的動態特征,筆墨精煉與韻致又得到釋放,形成優美灑脫的“玉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