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款信托產品在2013年上半年集中期,涉及資金規模達22億元;今年1月至6月僅4款信托產品發行,與2012年同期相比銳減了一半多;參與發行信托產品的信托公司今年上半年僅3家,而去年上半年至少有7家公司發行了信托產品……
以上幾組數據無疑顯示出前兩年分外熱鬧的藝術品信托市場已逐漸步入冷清的窘境。據統計,17家信托公司的40款產品均在今年面臨兌付期,涉及資金規模達38.52億元,也因此,2013年被稱為“藝術品信托的退出大年”,而如今,2013年已過半,雖然2013年春拍呈現出小幅升溫的反彈景象,但曾紅火一時的藝術品信托日子似乎仍有些不好過。
兌付了嗎
“對不起,目前公司有規定,暫不對外透露兌付情況。”日前,中國商報記者致電幾家信托公司,欲了解今年上半年到期的信托產品的兌付情況,然而卻得到了這樣的答復。由于大部分信托產品都是在7月中下旬到期,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資料可供查詢。
據用益信托工作室統計,今年一季度有5家公司的6款產品到期,涉及金額7.31億元;二季度藝術品信托的退出達到一個高峰,有8家公司的14款產品到期,涉及金額15億元;三季度到期的有5家公司的6款產品,涉及7.71億元的金額;四季度又是一個兌付高峰期,有7家公司的14款產品,涉及金額為8.5億元。
“今年上半年20款信托產品集中到期,涉及金額高達22億元,而這些信托產品80%都將通過拍賣渠道退出,不少信托資金都是在前兩年藝術品市場飛速發展時高位進場的,如今藝術品市場行情回調,而這些信托產品又集中退出、集中出貨,誰來接盤?并且,這些信托基金購買的大多是當代油畫和近現代書畫,這兩個板塊的行情基本是不升反降,信托基金如何實現收益?”資深媒體人士肖先生的這番話代表了許多業內人士對信托產品集中出貨、難以兌付的擔憂。
不過,在上海鼎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委員會主席陳波看來,這樣的擔憂其實大可不必。“今年上半年并沒有出現藝術品信托產品到拍賣市場集中兌付的情況,據我所知,有的信托產品已提前兌付,有的在私下找到了買家,大家都會采取不同的方式規避風險,如期兌付問題不大。”
信托業從業人士劉晶則向記者透露,藝術品信托的退出渠道并非像大家認為的那樣單一,當然拍賣是主要的退出渠道之一,“但也有不少是通過轉讓或私下交易實現兌付的??偟膩碚f,大多數藝術品信托產品規模都不算大,而且會進行一定的資產配置,藝術品只占其中一部分比重,再加上擔保抵押的措施,基本能實現如期兌付。”他同時向記者坦言,藝術品信托的瓶頸在于期限短,受藝術品市場行情的影響較大,而承諾的收益率普遍偏高,一般高達8%至15%,在目前的行情下,兌付時恐怕很難實現之前承諾的高收益率。“據我了解,也有一些信托公司盲目逐利,又缺乏專業人才,兌付的確成為一大難題,不排除信托公司自己埋單的可能。”
實際上,在2012年,多款信托產品紛紛在實現預期收益的情況下提前清算就備受市場關注。其中,一款曾被認為高危的產品――“國投信托飛龍藝術品基金9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發行規模1.5億元,資金用于購買雅盈堂合法擁有的藝術品的收益權,本該2012年12月底到期。但該款信托產品由于雅盈堂實際控制人王耀輝案被爆出后不久,就在2012年6月29日發布了提前終止公告,并稱已實現預期收益率。同樣提前清算的還有中泰信托發行的“證大藝術品投資基金”,該款產品提前1年清算。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這款信托計劃的4000萬元于2011年9月在上海中天拍賣行競得曾梵志創作的油畫《象》和林加冰創作的油畫作品《狀態一》。但究竟通過什么渠道賣出這個投資組合并獲得收益,還沒有明確的資料可查詢。
據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統計,2012年共有5家信托公司參與清算了11款產品,其中5款為到期清算,而另外6款為提前終止。從公布的信息和市場反應來看,2012年清算的11款都按約定兌付了投資者收益。
發行量為何驟減
“因為發行量不足,我們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再每季度發布藝術品信托市場報告。”用益信托工作室的一位研究員這樣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上半年,用益信托工作室一改前兩年每季度發布藝術品信托市場報告的做法,暫時停止了對藝術品信托數據的收集。
據用益信托工作室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僅山東信托、國投信托和長安信托三家信托公司推出了4款信托產品,而2012年1月至6月共發行了24款信托產品,參與機構達16家,其中,僅3月一個月就發行了9款,規模達到了14.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信托產品發行量可謂大幅度縮水。
在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后,藝術品信托曾被看作是最具潛力的藝術品投資手段之一,它能聚集單個投資者的力量抱團出擊,相較個人,更容易獲得藝術精品。因此,自從2009年6月18日,國投信托有限公司推出“國投信托?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來,信托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并在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達到了一個高峰。然而,自2012年6月份以后,參與機構及發行產品量雙雙驟降,市場跌入谷底。當時正值三大藝術品莊家被查,市場如履薄冰,信托公司為規避風險,加之市場投資需求低落,發行產品大幅減少。
“藝術品信托市場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兩大因素,即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藝術品市場自身的發展,而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了重大轉型期,2013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出現了非預期性回落,整個信托業全年預期都變得更加保守,在這種大環境下,藝術品信托市場大幅縮水在所難免。”劉晶告訴記者。
而據雅昌藝術網日前發布的《2013春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春拍賣市場整體而言,與去年同期大體持平??陀^而言,在宏觀經濟的資金面上,并沒有出現一些業內人士所預言和期待的回暖,但是成交總額也沒有明顯下降,整體呈現出低位調整的發展態勢。而市場的整體回暖尚需等待更多優質資源的回歸和發掘。毋庸置疑,藝術品市場行情的回調是今年上半年藝術品信托發行量驟降的根本原因。
“藝術品信托發行成本較高,收益壓力相對較大。同時,在目前的藝術品信托中,‘春買秋賣、快進快出’成為了常見的操作方式,短線操作也加大了投資風險。過去市場行情火熱的時候,這種短線操作還能獲益,但在當前回調的行情下,藝術品信托顯然已經不是合適的投資方式,投資者對于信托產品信心下降,募集變得困難。再加上‘國38號文’對文交所進行了清理和整頓,雖然規范了藝術品市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藝術品信托的退出空間,使得發行藝術品信托的風險加劇,信托產品發行量也就自然減少了,”劉晶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信托已不合時宜?
不久前,中國商報記者在今日美術館參加了一位當代水墨畫家的個展開幕式。據記者了解,該藝術家的作品正好是某藝術基金的運作對象。“針對理財客戶群發行私募基金,與有潛力的藝術家簽約,贊助其參加業內權威展覽,提升其曝光率和認知度,定期舉辦藝術品鑒賞專場和專家講座等,近年來,藝術品基金開始傾向于做私募,而不是信托,”陳波向記者透露,私募在募集和發行成本上比信托更為合適。
北京藝融民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蔣偉也認為,藝術品是一種中長期投資產品,買的是行業的趨勢,而信托這種快進快出的投資方式在藝術品市場上已經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相比較而言,私募將會成為未來藝術品投資的主流。“私募資金成本低,參與人員有共識,理念相同,關注投資受益的同時也關注投資體驗。私募模式時間、周期和回報率上都比信托有更多非剛性的優勢。”蔣偉曾對媒體表示,未來藝術品基金會從投融資模式向管理模式轉化,而且或許會改變原來單純投資藝術品的模式,會向藝術產業發展,這樣才能有效地分散風險。
據透露,一般情況下,在藝術品市場內,私募比公募基金的規模要大得多。公募與私募的比例至少是2:3的差別。“在風險同樣多的情況下,投資公司當然選擇利潤大的基金品種,而藝術品私募基金剛好迎合了投資管理公司的需求,再加上私募基金好操作、好調頭的特點,投資管理公司對其趨之若鶩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有專家如此說。
雖然私募基金開始越來越受青睞,但在遭遇市場危機后,藝術品信托也并非毫無“招架之力”,而是在投資模式和投資對象上有了一些變化。如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聯袂金融市場部、私人銀行部、山西信托推出的“信福六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募資2.5億元。其募集資金用于購買紫檀原木并進行藝術創作。“國投飛龍藝術品基金?王健當代藝術信托”則為開放式信托,配置資產為王健的各類藝術作品。國投信托作為受托人將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舉辦展覽等活動對藝術品進行推廣運作,實現信托財產的穩定增值。由此看來,藝術品信托能否“東山再起”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