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3月15日下午,山·花爛漫—— 劉伽郡、王平畫展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此次畫展由浙江畫院、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濰坊市畫廊協會協辦,共展出二位畫家花鳥、山水作品100多幅,呈現了二位青年藝術家近年來在中國繪畫創作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在開幕式上致辭

藝術家王平在開幕式上致答謝詞

展覽現場,觀眾參觀畫展
劉伽郡的花鳥畫創作,曾受陸抑非教授的啟蒙和精心教導,深得陸師花鳥畫的藝術精髓,打下了扎實深厚的傳統功底。擅長小寫意花鳥,具“浙派”花鳥的特征。色彩紛呈而不失雅致、內容豐富而不顯繁瑣、畫面飽滿而不感局促、兼工帶寫、法度自然。劉伽郡的花鳥畫,更從歷代先賢中汲取營養。曾專攻并臨摹虛谷、任頤、趙之謙、惲南田等人的作品,造就了他構圖飽滿、筆墨清雅藝術風格。用色在傳統設色的基礎上有新的發展,講究光與色以及透視的結合,還有就是色塊和墨塊對強烈比下視覺沖擊效果的美等等,這些是他引入西方繪畫技法的產物,極富視覺沖擊力。

藝術家王平作品
王平早年師從中國美術史論泰斗、中國美術學院王伯敏教授,致力于中國美術史及美術理論的研究,正因為有著長期的理論研究的經歷,由此在如今創作的過程當中,得以充分體現他深厚的傳統基礎和知行合一的治學及從藝思想。王平的山水畫承傳喬仲常、王蒙、龔賢、黃賓虹、王伯敏等畫壇正統,重傳統、重基礎、重修養、重創新。他師古人而不拘泥于純粹的傳統觀點,繼承傳統并不乏現代、時尚的元素,追求的藝術形態可能處在中國畫與水墨畫交叉的之地。他嘗試筆與墨的 “兩端拉開”的趨勢。在“純粹的筆”這一端,吸收宋代喬仲常之筆法。在“純粹的墨”一端,主要是積墨法的運用,用淡墨數次重疊,求畫面深潤、厚重;他還吸收了沒骨法“隱跡立形”的特點,濕筆沒骨水墨寫意,對畫面的模糊處和應分層次處,再用干濃墨破醒,破醒后再用淡墨渲染,務使達到深厚而層次分明的境界,表現亦真亦幻的景象,在單純中求豐富,王平的山水作品可謂是新時代背景下的文人畫。

藝術家王平作品
此次畫展得到了陸抑非藝術研究會、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等專業學術機構的大力支持,作品獲得了眾多專家、學者的肯定。劉伽郡、王平二位畫家在遵循中國繪畫傳統的同時,吸收了新的時代元素。此次畫展也正是二位畫家在前人基礎上積極創新的集中展現,希望能夠獲得前輩、同道及各界觀眾的認可和支持。
展覽起止時間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五日下午三時開始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九日下午三時結束
展覽地址
北京市朝陽門北大街一號新保利大廈保利藝術博物館六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