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3月21日上午,“新中國美術家系列——浙江省中國畫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浙江省文聯、浙江省文化廳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信息研究中心、浙江畫院、浙江美術館承辦。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陪同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司馬義·鐵力瓦爾地參觀展覽
此次展覽匯集了吳憲生、張偉民、池沙鴻、孫永、尉曉榕、王贊、陳虹、張谷旻、茹峰、馬鋒輝、張捷、袁進華、趙躍鵬、林海鐘、韓璐(按年齡排序)共15位浙江中國畫家的近百件作品參展。根據展覽要求,本次參展畫家均出生于新中國成立之后,作品風格鮮明,傳承文脈清晰,個人成績斐然,他們業已是浙江中國畫界的優秀代表,更是浙江美術界的中堅力量。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馮遠講話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開幕式上講話
中國畫之于浙江,歷久而彌新。中國畫自五代兩宋之后,進一步成熟完備,朝廷設置畫院,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這期間,宋室南遷,于紹興年間重建畫院,許多畫家自北方流寓杭州,使南宋時期的浙江畫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按《南宋院畫錄》所載98位院體畫家中,浙人幾占半數。南宋四家的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除李唐為南渡畫家之外,其余三人均為浙江人。及至元代,浙江畫家更是占盡風流,引領畫壇。趙孟頫倡導“古意”、“書畫同源”,使文人畫一躍而為主流,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中,浙江人居其三。明初則有戴進所創的“浙派”和藍瑛的“武林派”,他們以其獨特面貌承溯南宋并與明四家比肩共榮,而徐渭、陳洪綬更是分別在花鳥和人物領域獨步畫壇,影響及至晚清,甚于今天。晚清民國時期,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人,與時俱進,獨辟蹊徑,以金石篆籀入畫,為中國繪畫開創了新格局。
2002年,經李瑞環同志倡議,由中國美術學院和浙江畫院兩家機構為核心主力所推選出的浙江中國畫壇十位名家,曾赴京舉辦“浙江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向新千年以來的當代中國畫業界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并彰顯出浙江畫壇高屋建瓴的創作水準。時隔12年,受中國國家畫院誠邀赴京舉辦“新中國美術家系列展——浙江省國畫作品展”,可謂是浙江中國畫界再一次吹響了集結的號角。作為浙江省最主要的兩家中國畫教研和創作機構,中國美術學院和浙江畫院血脈交融,股肱情深。此次展覽不僅僅是從一個層面展示了當代浙江中國畫創作的集中實力與成果,也是浙江繪畫精神和藝術品格的再一次集中呈現,更是新中國美術史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浙江中國畫作為主力方陣,于學術長河中的又一次高端定格。

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講話
1928年,杭州國立藝專創建,將中國畫發展與現代教育相結合。新中國成立后,潘天壽振臂高呼,黃賓虹、吳茀之、諸樂三、陸儼少、沙孟海、陸維釗、陸抑非等一批名家云集執教于西子湖上。在構建學院教學體系之余,潘天壽還積極參與浙江畫院的組織與籌備。自此,浙江中國畫承南宋之正脈,接當代之風華,廣聚人才,普育后學,獲得長足發展,進而成為影響全國的業界翹楚。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學院實行中國畫人、山、花的分科教學,成績斐然,名家輩出,更是促生了以李震堅、方增先、周昌谷、顧生岳和宋忠元為代表的“浙派人物畫”等眾多當代中國畫名家和經典作品的產生,從而在全國開啟了浙江中國畫的復興之路。
浙江的中國畫之所以長盛不衰,是緣于扎根于傳統的沃土而不斷接受開放和變革的洗禮。浙江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西湖一方水土的滋養,共同形成了中國畫家獨特的審美眼光、人與自然特殊的親和關系,造就了浙江畫家講究修養、注重品格、直面社會的價值觀念,以及對筆墨本源內涵的特殊悟性和表現力。人類歷史上一切有創造性的文化運動,走的都是“復古以更新”的道路,中國唐宋文化如此,意大利文藝復興也是如此。近代以來,面臨新思潮、新觀念的沖擊,浙江中國畫家在此一直秉承著關注傳統與創新的規律,逐漸贏得了全國業界的認同和贊許。而其深層原因,與浙江中國畫倡導潘天壽先生“拉開中西繪畫的距離”的學術思想,和浙江中國畫界進一步確立為“重傳統、重基礎、重修養、重創新”的學術主張,是密不可分的。

參展作品:戊子瑞雪圖 紙本 176.4cm×75.3cm×4 2008年 林海鐘-2

參展作品:中國知識分子備忘錄 紙本 136cm×68cm 2008年 尉曉榕
“新中國美術家系列”活動也是繼“歲月丹青”大型專題片和“南北對話”大型展覽后中國國家畫院對當代中青年藝術名家檔案的挖掘和整理,也是中國國家畫院舉辦以“新中國美術家”為主題的“三部曲”系列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收官之作以此式形成完整的老、中、青宏大陣容。
中國國家畫院楊曉陽院長指出,在新中國走過60年發展歷史的今天,中國國家畫院舉辦以“新中國美術家”為主題的系列展覽,對全國范圍內1949年以后出生的中國畫名家進行梳理、展示和推出,研究他們的藝術成就,肯定他們的藝術價值,為弘揚當代美術的中國風格、中國精神和中國標準,塑造時代經典做出自身的貢獻。以“新中國美術家”為主題的“三部曲”系列展覽的完成,體現了中國國家畫院通過自己的視角,對近一個世紀以來當代中國畫壇名家的價值判斷,同時也是一項規模龐大的對中國當代美術的檔案梳理,意義重大。要使中國畫走出國門、介入甚至影響世界美術的發展還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而中國國家畫院承擔著引領、導向中國當代美術發展,甚至引領世界美術發展潮流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可謂任重道遠。因此,中國國家畫院今天的梳理,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希望以這樣的嘗試和努力,在為中國當代美術保留一份完整的資料的同時,也體現出國家畫院在全面考慮中國美術發展戰略方面的視野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