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8月14日,方莊地區婦工委,團工委聯手在方莊社區服務中心舉辦“中華禮樂文化的現代價值”專題講座。
此次活動由文博副研究館員、文化學者、禮樂文化研究專家,也是方莊地區居民的賈福林老師主講。吸引了對禮樂文化感興趣的居民近百人認真聆聽。他們當中既有年長的老人,也有放暑假想學傳統文化知識的中小學生。

賈福林老師正在講授禮樂文化
賈老師利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用廣征博引的考證,引經據典的例證,用孔子的執著、憤怒和陶醉三個風趣的小故事以及大量直觀生動的圖片,把中華五千年的禮樂文化概括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使大家耳目一新,中華燦爛的古代文明讓大家興奮不已,引以自豪。從而認識了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傳承中華禮樂文化的意義。
禮樂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禮樂文化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的重大作用,禮樂文化對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孔子、周公對禮樂文化的貢獻。“禮樂”從文字起源和文化內涵上的解讀,古代的“五音”、“八音”和雅樂、樂舞,禮樂文化的實質、禮樂文化的社會作用。一個個問題在講解中、在溝通中得到傳播和理解。讓大家知道了禮樂文化是古人將“禮教”與“樂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體系,用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居民聽得非常認真,給大家豐富了精神文明、古代文明的知識。從中國傳統文化和東方文明講到了禮樂文化的現代價值,讓大家了解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文化遺產是一種民族文化傳承的血脈,這個血脈不能中斷。文化遺產也是弘揚民族精神、創造新文化的基礎,這個基礎不能削弱,這些遺產是我們和遙遠的祖先溝通的唯一渠道,是人類歷史留下的物證,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源泉。
隨著社會的發展,尋根之情普遍存在于人類。我們珍惜文化遺產,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是熔鑄文化之魂,創造新文化的需要。禮儀教化共創和諧社會,人人知書達禮,行為的規范,秩序井然,善而不惡,社會和諧。保護環境不破壞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為社會和諧、民族凝聚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創造創新引領時代的新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永葆中華文化的本色,建設中華美好的精神家園,為中華民族子孫萬代,長治久安,實現中國夢奠定深厚堅實的基礎。這就是中華禮樂文化的現代價值。

活動現場
在互動中,許多居民提出:禮樂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中華獨特的文化形態,中華文化復興、建設美麗家園、保證國泰民安、實現“中國夢”,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離不開中華禮樂的傳承和創新。雖然,任重道遠,在這個偉大的文化復興當中,社區作用的發揮不可或缺。希望創建社區博物館,舉辦成人禮,傳統婚禮、鄉酒禮、投壺禮等適宜社區、人人能參與的傳統禮儀活動,讓古老的禮樂文化拉近和社區的距離,成為社區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的新內容、新形式。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社區扎根,在居民心中扎根。
總之,此次活動新穎獨特,受到了居民的熱烈歡迎,通過這次活動讓大家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嶄新的看法,更增添了居民親身參與禮樂文化復興的宣傳和行動。在熱烈的掌聲當中,居民們和賈福林老師達成了共同努力的共識。
主講老師賈福林簡介
賈福林,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博副研究館員、中國紫禁城學會會員、中華禮樂文化學者。曾任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太廟)研究室主任,多年從事祭祖禮樂文化研究,專著《太廟探幽》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送展美國洛杉磯圖書博覽會,眾多研究論文在國家級報刊發表。擔任中央電視臺專題片《探秘皇家祖廟——太廟故事》文化顧問。參與多部著作的編寫。曾在太廟講堂、首都圖書館、西城圖書館、中關村圖書大廈、北京人文大學等處擔任傳統文化講座主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