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報道):9月7日,中秋假日的第一天,在中國園林博物館的園林大講堂,許多人一大早就趕來。今天講座的內容是《中華禮樂文化的現代價值》,特別邀請傳統文化學者賈福林先生主講。這個新穎厚重的主題。賈福林先生的這個主題今天是第三次面向公眾了。6月21日下午在中觀村圖書大廈、8月14日在方莊社區中心,精彩的演講都受到了各方面聽眾的歡迎。

賈福林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博副研究館員、中國紫禁城學會會員、曾任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太廟)研究室主任,多年從事祭祖禮樂文化研究,專著《太廟探幽》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送展美國洛杉磯圖書博覽會,眾多研究論文在國家級報刊發表。擔任中央電視臺專題片《探秘皇家祖廟——太廟故事》文化顧問。參與多部著作的編寫。有大量文章在國家級刊物報紙發表。曾在太廟講堂、首都圖書館、西城圖書館、中關村圖書大廈等處擔任傳統文化講座主講人。
此次講課,賈福林先生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在引經據典,詳細解說的同時,演示了大量的寶貴的圖片。使課講的十分精彩生動,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備。因此僅僅多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賈福林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用廣征博引的考證,引經據典的例證,以和大家共同欣賞美到極致的月景照片起興,引出古代皇家祭月的禮樂。然后用孔子為了禮樂執著、憤怒和陶醉三個風趣的小故事以及大量直觀生動的圖片,把中華五千年的禮樂文化概括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使大家耳目一新,中華燦爛的古代文明讓大家興奮不已,引以自豪。
禮樂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禮樂文化對中華數千年文明發展的重大作用,禮樂文化對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周公、孔子對禮樂文化的貢獻。“禮樂”從文字起源和文化內涵上的解讀,古代的“五音”、“八音”和雅樂、樂舞,禮樂文化的實質、禮樂文化的社會作用。一個個問題在講解中、在溝通中得到傳播和理解。聽眾們全神貫注,聽得非常認真,特別是對禮樂文化的現代價值的論述,讓大家很受啟發,對禮樂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農耕社會形成并興盛的禮樂文化,不僅在古代社會的穩和好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刑場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特色。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一種民族文化傳承的血脈,這個血脈不能中斷。文化遺產也是弘揚民族精神、創造新文化的基礎,這個基礎不能削弱,這些遺產是我們和遙遠的祖先溝通的唯一渠道,是人類歷史留下的物證,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源泉。隨著社會的發展,尋根之情普遍存在于人類。我們珍惜文化遺產,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是熔鑄文化之魂,創造新文化的需要。禮儀教化共創和諧社會,人人知書達禮,行為的規范,秩序井然,善而不惡,社會和諧。保護環境不破壞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為社會和諧、民族凝聚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創造創新引領時代的新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永葆中華文化的本色,建設中華美好的精神家園,為中華民族子孫萬代,長治久安,實現中國夢奠定深厚堅實的基礎。這就是中華禮樂文化的現代價值。

在互動中,許多聽眾提出問題,賈福林先生和大家進行了熱烈暢快的討論。
禮樂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中華獨特的文化形態,中華文化復興、建設美麗家園、保證國泰民安、實現“中國夢”,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離不開中華禮樂的傳承和創新。雖然,任重道遠,在這個偉大的文化復興當中,其作用不可或缺。希望禮樂文化在中國重建。凝聚中華之魂,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進步,通過雅樂的演出,舉辦成人禮,傳統婚禮、鄉酒禮等適宜人人參與的傳統禮儀活動,讓古老的禮樂文化拉近和公眾的距離,成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的新內容、新形式。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公眾心中扎根、發芽、開花、結果。用優雅中正的樂舞,用威武雄壯,大氣磅礴的儀仗形成古老而又嶄新的國家禮儀。同時是文化創意好旅游發展的無限源泉,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創造經典和品牌。
新穎獨特、生動活潑的講授,受到了聽眾的熱烈歡迎,在互動討論中,以熱烈的掌聲完成。最后,賈福林先生透露:他的傳統禮樂文化的專著即將面世。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