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訊:為紀念李可染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由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司、北京市文化局、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北京畫院、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江山無盡——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山水篇)”于2014年12月5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將持續(xù)到2015年1月5日。
從2010年12月5日開始,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先后以人物、寫生、牧牛、書法為專題的四個系列展對他的藝術成就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整理、研究和展示。這一系列展的收官之作——山水篇,作為最能代表李可染創(chuàng)作風貌和藝術成就的篇章,無疑成為系列展中最具分量的專題。此次展覽作品來源主要源自2009年李可染家屬鄒佩珠女士捐贈的山水畫精品以及國內(nèi)多家收藏機構(gòu)、個人借展的李可染不同時期的重要山水畫作品。集中展示可染先生從1943年至1989年間的山水精品70余幅,體現(xiàn)了可染先生在山水畫上的突出成就。該展覽有以下幾個亮點:
四個板塊立體呈現(xiàn)李可染山水畫風格演進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紀中國山水畫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過引西入中與融合中西,激活并發(fā)展豐富了山水畫的民族傳統(tǒng),樹起了山水畫劃時代發(fā)展的一座豐碑。本次展覽以時間為軸,以李可染先生在探索過程中重要的創(chuàng)作轉(zhuǎn)變?yōu)楣?jié)點,分為“傳統(tǒng)今朝”、“采一煉十”、“河山立傳”、“江山無盡”四個板塊,立體呈現(xiàn)李可染山水畫風格的演進。
傳統(tǒng)今朝 展示李可染先生少年時代至1953年期間,繼承古法、博取新知,致力于“打進”傳統(tǒng)的早期作品。
采一煉十 展示60年代到“文革”結(jié)束,李可染先生結(jié)束外出寫生之后,實現(xiàn)從“寫實”到“寫意”、從“寫生”到“創(chuàng)作”、從“寫境”到“造境”的轉(zhuǎn)變,完成自己的中國畫革新實踐,提煉升華為現(xiàn)代新意境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
河山立傳 展示李可染先生在“文革”期間創(chuàng)作的紅色主題的作品,這一階段他的思考集中在“打出來”的基礎上,形成“為祖國河山立傳”的理念,并進行了更富于概括力的創(chuàng)造。
江山無盡 展示李可染先生藝術全面繁榮時期的精品,這些作品無不凸顯出的山川渾厚,墨韻蒼茫的典型面貌,也標志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巔峰。
除了各時期的代表力作,展覽還輔以北京畫院收藏的寫生稿、可染畫語錄、生活照片、影像資料等立體呈現(xiàn)李可染不斷踐行自己“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的藝術道路。
兩幅《萬山紅遍》同時展出
李可染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創(chuàng)作了七幅《萬山紅遍》,收藏于不同的單位,本次展出其中的兩幅,無疑是展覽的亮點。一幅來自家屬的捐贈,一幅是北京畫院的收藏。北京畫院收藏的這件高136厘米,寬85厘米,無疑是尺幅最大、藝術水準最高的一件,與此相類的另一件《萬山紅遍》2012年在保利春拍中曾拍得近3億的天價。
一部《可染膽與魂》專題片同期展映
為配合此次展覽的舉辦,一部回顧“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的專題片《可染膽與魂》也將在展廳循環(huán)播放。專題片以2009年鄒佩珠先生及其家人向北京畫院捐贈李可染數(shù)百幅作品這一令人感佩的義舉開篇,通過北京畫院美術館五年來舉辦的“李可染的世界”系列展覽,配合珍貴的可染先生生前影像資料和豐富的作品圖像,展示可染先生在人物、寫生、牧牛、書法、山水等諸多領域精進探索的藝術人生。
此外,觀眾亦可通過手機掃描作品標簽下的二維碼獲得導覽。展覽期間主辦方將舉辦相關的學術講座,邀請李可染之子、著名畫家李小可先生深層解讀可染先生在山水畫藝術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