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全集》由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編纂,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它將分布于全球100多家收藏機構的1000多幅宋代繪畫作品集結成一套“全家福”,打造了迄今為止最權威、最完整的宋畫圖像與文獻集成,共7卷。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評價:“這樣全面地把宋代繪畫收集到一起,與《全宋詩》、《全宋文》可以相提并論。
細節一:耗時兩年重拍260多件故宮宋畫
畫集需采用8英寸×10英寸大底片,故宮博物院提供的底片達不到要求。而且《宋畫全集》要將五代、兩宋、遼和金的作品都收錄進去,院里不同意。回杭后,編委會給故宮寫信仔細解釋,最后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肖燕翼決定,由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錘親自組織拍攝,260多件宋畫耗時兩年多終于拍攝完成。
細節二:鍥而不舍促成南大拍攝
得知南京大學歷史系藏有兩幅宋畫后,編委會去了兩次都沒談成。負責保管宋畫的老師說:“我們已經上過當了,之前也有一家機構來拍,結果對畫造成了損壞。”后來浙大主要領導與南京大學主要領導一同去井岡山開會,校領導的會面最終促成了兩幅宋畫的拍攝。
細節三:底片贈予收藏機構
國外館藏機構擔心版權受到侵害。編委會與所有宋畫收藏機構簽署了《<宋畫全集>使用圖像資源協議書》,承諾圖像資源“僅用于編輯出版《宋畫全集》,即便由我方拍攝的底片,在用完后也贈予收藏機構”。
細節四:三上黑川拍攝《寒林重汀圖》
2006年,工作組把100多公斤重的設備抬到位于山上的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準備拍攝《寒林重汀圖》,然而談判失敗。2007年,工作組第二次上黑川拍攝一張作品全貌。2008年7月,工作組三上黑川,拍攝完成了出版《寒林重汀圖》所需的全部底片。
細節五:再赴遼博重拍4幅手卷
編纂遼寧省博物館藏品卷時,底片沖壞了幾十張,涉及花了兩天拍攝的4幅手卷。溝通后對方同意重拍,于是拍攝組帶著100公斤的設備驅車2000多公里再次趕往遼寧拍攝。
細節六:獨家紙張上墨量達380%
浙大出版社選擇了20多種紙張印刷同一圖像,經專家評選,選定了從德國進口的一種高質量紙。德國廠家為《宋畫全集》設計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重量防止盜版。將《宋畫全集》的用紙放大180倍依然清晰平整,這種紙張的上墨量達到380%,紅黃青黑同時以95%的濃度印刷時,網點依然清晰。
細節七:“千百次翻閱”考驗裝幀
裝幀公司針對紙張特性開發膠水配方,印刷廠用細砂紙打磨書脊鎖線部位,便于膠水滲入紙張,即使翻到數百遍,書脊仍然紋絲不動。有一段時間,編委會辦公室里,“刷刷刷”的翻書聲不絕于耳,工作人員一遍遍翻樣書,看裝幀是不是經得起“千百次翻閱”的考驗。
細節八:每頁打印調整20次
因為《宋畫全集》要求的印刷制版精度太高,印刷的穩定性相應就不高,報廢率也特別高。《宋畫全集》幾乎每一頁的打印都要不下20次調整才能達到滿意。
細節九:執行主編一年寫40多封道歉信
為了保證每道環節的質量,一部分卷冊的出版進度趕不上原定計劃。《宋畫全集》執行主編的許洪流有一個重要的工作:“這幾年我們還要忙著寫報告、寫信、寫檢討書和道歉信,一年幾乎要寫40多封道歉信。”
細節十:5天拍了70多件宋畫
承擔《宋畫全集》圖片拍攝的攝影師章益林是中國美院攝影系第一屆畢業生,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工作組一絲不茍,在上海博物館拍攝時,5天拍了70多件宋畫;第一次去遼寧博物館拍攝,原定十幾天的拍攝工作,用了3天就圓滿完成。
(摘自彭鳳儀《重任降浙大 丹青耀古今——<宋畫全集>編纂出版散記》,《浙江大學報》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