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中國美術報》于2015年9月8日、9日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創刊座談會,向社會各界方方面面的人士求計問策。
出席座談會的專家、領導有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副院長張曉凌、趙衛、曾來德;全國知名的美術理論家邵大箴、王鏞、程大利、鄭工、李一、朱青生、王璜生、丁寧、丁方、尚輝、王端廷、孫津、方曉風等;文化部及全國各地美協、畫院、文聯、美術館、美術院校代表馮遠、徐里、張百成、馬國強、斯舜威、王學輝、劉廷龍、李明、陳湘波、姜怡翔、徐虹、張瑞田等;《中國文化報》嚴長元、《人民日報》徐紅梅、《中國書畫報》何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楊惠東、《中國藝術報》朱虹子、《中國藝術時空》賈寶蘭、書畫頻道王平、國學頻道李靜、《光明日報》張玉梅、《書畫世界》雜志秦金根、99藝術網楊凱、雅昌藝術網謝慕、新華網袁思陶、《中國書法》雜志朱中原、《美術報》潘欣信以及謝海、錢曉鳴等藝術媒體人代表;嘉德拍賣孟祿新、保利拍賣李雪松、匡時拍賣解曉冬、華辰拍賣甘學軍、榮寶拍賣劉尚勇等藝術市場人,以及上海馬利畫材楊中毅、徐文富,安徽紅星宣紙集團曹志剛等。以及紀連彬、喬宜男、吳一娜、梁占巖、于文江、陳罡、王輔民、王平、王藝、陳風新、趙培智、梅墨生、高天民、張惠明、朱其、張桐瑀、宛少軍、林曉、陳明等畫院內領導和專家。座談會由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主持。

座談會現場
就目前紙媒發展的形勢看,整體處于寒冬季,《中國美術報》在此時創刊,是逆勢而生,但又是眾望所歸。與會專家討論了該報現在到底能不能辦,具體要怎么辦,報紙的未來定位,辦報的策略等問題,事實上,本次座談會對于媒體從業者來說,是當前中國媒體生態建設的一次頭腦風景會,涉及到各個方面。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首先介紹了《中國美術報》的創辦情況。 2015年1月,中國國家畫院申辦的《中國美術報》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該報由文化部主管,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美術報》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報紙將于2016年1月正式出版。《中國美術報》將本著“立足國內,放眼國際”的宗旨,堅持“二為”方針,堅持學術立報,遵循“專業化、人文化、國際化、市場化、網絡化”辦報理念,力求服務中國美術家,推動中國當代美術發展。楊曉陽院長說,希望大家集思廣益,或許能夠使得我們更接近時代和國家對《中國美術報》的定位。
一、辦報策略:“五化”與法人治理結構
“專業化、人文化、國際化、市場化、網絡化”是《中國美術報》創刊初始的預想辦報理念,也是期待后期發展的導向理念。
就專業化與人文化,林木強調,要強化報紙傾向中國美術的中國性、民族性,強化中國文化的自主性與自覺性。
就國際化,朱青生指出,“所謂國際化就是我們要在這個報紙上顯示出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怎么來看待人類的文明和世界的景象”。尚輝也說,國際化更多還是國際的視野,能夠把國際上和國外最先發生的大型的展覽,最先引起爭議的美術的事件和作品快速的登在報紙上,呈現出來。朱虹子說,由于國家畫院的美術發展導向性,國家畫院來做《中國美術報》,就專業性來說說,就區別于很多學術專刊。
而對于報紙的治理,與會專家大多提出了采取報紙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即法人治理模式,同時要采取報人辦報的手段,使《中國美術報》的管理制度體現出新形勢下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