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9月16日上午,中國古玩研究院兩大項目——培訓項目和研究成果出版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
培訓項目由短班——《文物藝術品鑒定師、評估師、經紀師資格證書班》和長班——《民間文物專家高級研修班》兩個單項組成,同期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商會骨干會員近40人出席開學典禮,光榮地成為中國古玩研究院的首批學員。

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會長、中國古玩研究院院長宋建文講話

中國古玩研究院執行院長鄔烈中介紹課程設置
古玩市場調整轉折期急需培養專業人員
據主辦方介紹,《文物藝術品鑒定、師評估師、經紀師資格證書班》由中國古玩研究院和人力資源部技術職稱培訓中心聯合舉辦,每期招生30名學員,學期一周,由人力資源部頒發技術職稱證書,由中國古玩研究院頒發結業證書。
《民間文物專家高級研修班》由中國古玩研究院獨家開辦,目的是培養民間文物藝術品經營領域里的高級研究人才,學期一年,由中國古玩研究院頒發研究員證書。學員畢業論文將匯集為《中國古玩研究院研究員論文集》正式出版。

中國古玩研究院副院長劉心亮講話

中國古玩研究院副院長劉亞諫講話

中國古玩研究院副院長蔣繼明講話
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會長、中國古玩研究院院長宋建文介紹,中國古玩研究院未來工作將從主要兩方面開展,一是培訓工作的推進,對古玩鑒賞等方面水平有待提高的人員進行專業性、系統化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二是推廣研究成果,推廣具有高水平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進行,使專業研究成果惠及更廣泛的人群。“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把中國古玩研究院打建設成民間文物領域里高級人才培訓的學府。”宋建文說。
“此次培訓班開班是適應古玩市場調整及藝術市場轉折關鍵時期的一個舉措,通過專業的培訓與研究成果的推廣,使眾多古玩經營領域的人不斷提高文化修養、鑒定技能和研究水平,使古玩經營真正地做大做強。”宋建文稱,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古玩行成了許多人眼中賺錢的行業,古玩也被視作投資對象、能翻倍生錢的商品,古玩店、古玩城、古玩商也隨之泛濫起來,古玩行業商業味道太濃,缺乏文化氣息,對古玩的文化內涵與價值的挖掘太欠缺,這是問題的關鍵。古玩從業者不應囿于眼前小利,而應從長遠發展出發, 古玩不僅要會“玩”還應知“古”,古玩的文化價值與其商業價值并不相悖,而是相輔相成的,文化價值高了,其商業價值自然就水漲船高。當下應加大對古玩文化深入研究的力度。

中國龍山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研究員李平講話

中國民間文物大系分卷主編李肇倫講話

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秘書長肖秉俠主持儀式
中國民間文物藝術品大系編撰工作啟動
研究成果出版項目出手便是重磅炸彈,《中國民間文物藝術品大系》的編輯委員會主要編輯人員和分卷主編代表,同時亮相啟動儀式。據了解,首次推出的《中國民間文物藝術品大系》計劃編輯出版二十卷,內容涵括:地方藏品卷、行業藏品卷、博物館藏品卷和學術著作卷四類。

部分學員與嘉賓合影
中國民間文物大系分卷主編李肇倫表示,民間收藏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在民間也有很高水準的藏品,填補了國有博物館的遺缺,有些藏品甚至還填補了某些領域的空白,民間也有一股不可忽視的研究力量,雖然因條件所限,他們自身也存在一些弱點:不太具備專業的優勢;沒有國家體制的支持;大多單打獨斗、力量單薄;被視為野路子,研究成果往往不被認可。但同時,他們也有非常顯著的優點:眾所周知,做學問很枯燥,一定得沉得住心,耐得了寂寞,而民間研究者由于出自愛好興趣而研究,少了許多枯燥感,易于樂在其中,研究持久力有一定的保障;因業余愛好而興起研究,不存在職稱評比和升職的壓力;從事者多有穩定的職業,少有經濟收入方面的壓力;自學能力強、學識廣泛,生活閱歷豐富,多角度的看待問題,思路開放,易于得到意料不到的研究成果;能夠接觸到民間大量的真、偽資料,煉就了識別真偽的眼力。因此,這股研究力量是古玩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