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女图一级A片-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能看-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亚洲欧美日本欧美在线播放污|www.rxmjg.com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新聞 >藝術報道> 正文

《截句詩叢》首發式在北京單向空間(花家地店)舉辦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6/6/20   作者:鐘文   地點:北京

中國國家藝術網訊:2016年6月18日(周六)下午兩點,《截句詩叢》首發式在北京單向空間(花家地店)隆重舉辦。

論壇現場

活動現場人氣爆棚

截句詩叢——以詩人姓氏筆劃為排序:
 
于堅《閃存》
西川《山水無名》
伊沙《點射》
朵漁《出神》
李壯《午夜站臺》
邱華棟《閃電》
楊慶祥《這些年,在人間》
沈浩波《不爛之舌》
嚴彬《國王的湖》
歐陽江河《恍然一瞥》
周瑟瑟《栗山》
樹才《心動》
俞心樵《安靜》
柏樺《書之初》
桑克《冷門》
蔣一談《詩歌是一把椅子》
臧棣《就地神游》
霍俊明《懷雪》
戴濰娜 《靈魂體操》
 
1916年,中國新詩誕生。
2016年,中國新詩百年紀年。

 
中國新詩用了一百年的時間,見證了現代漢語詩歌的啟蒙、發展、提升、豐富,以及未來的可能性。中國是詩歌國度,中國心理應是詩心,中國現代詩歌必將是人類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新詩歷經百年之際,《截句詩叢》出版了。截句是一種源自古典,又有現代詩歌精神的詩歌文體,并融合了截拳道大師李小龍“簡潔、直接、非傳統性”的美學理念,強調詩意的瞬間生發,沒有詩歌題目,且詩句在四行之內完成。
 
《截句詩叢》的出版,一方面能喚醒我們重新認識短詩的美學價值和長久意義,另一方面,也為中國詩人提供了一個重新打量自己過去詩歌創作的契機;第三方面,讓中國的詩歌愛好者和寫作者,了解并逐漸熟悉截句這一新的詩歌文體和寫作方式。
 
這套詩叢由蔣一談主編,北島推薦,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黃山書社出版。第一輯入選詩人及詩集名字如下(以姓氏筆畫排序):于堅 《閃存》、西川 《山水無名》、伊沙 《點射》、朵漁《出神》、李壯 《午夜站臺》、邱華棟《閃電》、楊慶祥《這些年,在人間》 、沈浩波 《不爛之舌》、嚴彬《國王的湖》、歐陽江河《恍然一瞥》、周瑟瑟 《栗山》、樹才《心動》、俞心樵《安靜》、柏樺《書之初》、桑克《冷門》、蔣一談《詩歌是一把椅子》、臧棣 《就地神游》、霍俊明《懷雪》、戴濰娜《靈魂體操》。讀者朋友們通過閱讀詩人的截句,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和觸碰詩人的本心和本性。
 
“截句”詩人論截句——
 
于堅:
 
新詩的截句很有意思,它不像古典詩歌的截句往往是意義的凝固,而是意義的余興未盡。這四句,在一個整體的混沌中,只是一個碎片,鼓點之一。但它們自身是一個片段,組成了這個場的層次豐富,邇、遠。我也做過另外一種實驗,就是將一首詩刪到只剩下幾行,看它能不能剩下。一首詩會生出另一首詩,一首詩包含著若干首詩,而它們又是一首詩,這些截句是碎片的還原,可以看出,一首詩的張力不僅是那個完成的整體的場,在細節的碎片中,場就發生著了。
 
西川:
 
感謝一談兄從我過去出版的幾本詩集中選出現在這樣一本"截句"集。我只是在各"截句"之間做了次序的調整,并且將某些原本的長句子重新做了斷句。
從已有的詩作中截取詩句這事,有點像一魚兩吃。現在既然明白了"截句"的意思,以后我也許會朝這方面努力一下,一魚一吃。經他這樣一截取,我好像獲得了一種自我閱讀的眼光。

伊沙:
 
到底是"散句""俳句",還是"截句"呢?也許真到了可以討論一下的時候了。我感覺"俳句"的叫法太偷懶,直接取自于古代;"散句"又暗含著某種自我貶低,有自甘等而下之的嫌疑;"截句"的提法很有意思,它來自于李小龍截拳道的啟示,更早時候似乎也有稱之為"散打"……不論叫什么,我以為即興、自由、現代、創新、獨立、有力、留白的意思應該包含其中。從出版上說,這真的是一次具有專業性的集結,蔚為大觀,我為自己能夠忝列其中躬逢其盛而興奮:你有多少功力,亮劍的時刻到了,出招!
                      
朵漁:
 
詩就是這樣難伺候,當你不在狀態時,連一句詩也得不到。有時以為得到了,在清醒的時刻再拿出來讀,已覺面目可憎,不堪卒讀。這些短句,詩的零余,蔣一談將其命名為"截句",這個說法很妙,它既可以是從一個整體上截取下來的精華之物,也可以是有待生發的一個生長點。它首先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其次,它又是充滿可能性的,留有空間和余地的。美妙的截句不是賣弄、故作高深,它有其獨立的品格,也有恰當的留白。伊拉斯謨說他不相信格言,因為他相信任何事情總有其來龍去脈。但出神狀態下的好句如同天外飛仙,那是神之所賜。感謝詩神,但也要警惕漢語自動帶來的詩性。詩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哪怕是一句半句,你總要有所發現,但不僅是發現生活表面上的纖塵,而是陰影部分的真相。
 
李壯:
 
在四行的規制內,它要求寫作者從體量巨大的生活經驗之中,準確地捕捉到那些生動而微妙的細節,迅速將語言規整到位,最好還能帶上一點戲劇性。它看似簡單輕巧,卻要求有一手四兩撥千斤的功夫,因此并不好寫。但也正因如此,截句在現代人精神世界的表達方面,擁有驚人的有效性與巨大的可能性。現在,這部詩集面世,它或可算作我對生活、世界,乃至人性的一本速寫。
 
邱華棟:
 
這幾年,我在閑暇時間里,其實一直在寫一本短詩集《漢簡:一二三四》,寫了兩年多了,也沒有寫完。也就是說,我也在默默地寫著短詩。在我的計劃里,這本《漢簡:一二三四》一共有1234行,每一首詩是1到4行,最短1行,最長4行。每一首詩都有題目,分為三輯:"風""禪""露"。"風"的部分,是國風,就是時下的一些社會事件和新聞事件的詩歌截取,"禪"的部分是一些生活禪詩,"露"的部分關涉到愛這個主題,擷取愛的露珠的意思,我的《漢簡:一二三四》這本詩集就打算這么構成。

在這本詩集里,瞬間生成詩句,是最主要的特征。但一首首讀下來,我感覺,還是有著"風""禪""露"的觀念和感覺,這些截句中,有國風,有禪意,也有愛。因為,這是我這一階段的詩歌表達最關心的。我寫的,還是我自己的截句。
 
楊慶祥:
 
斷舍離,寫截句。課后在食堂吃了一碗雙椒鴨絲面,14塊錢,花椒油放得太多,中評。擠地鐵回住處。沒有家,也沒有鄉愁。也沒有罪。一切似乎都變成了匿名的他者,包括詞。我握著我的電動牙刷發呆良久。四句詩跳上心頭:

"做寂寞的事情

寫寂寞的句子

寂寞地活著

請繼續"

這正好是這本集子中的第一百首,也是最后一首完成的詩。寫下它,把它敲入電腦。然后打開瀏覽器,開始另外的工作。窗外是另外一棟高樓的窗戶,人影恍惚,更遠處是寬闊的馬路,車水馬龍。每個人都在完成生活,即使最后不過是普通的命運。

這是這本詩集試圖傳達的意味,哪怕是最日常的生活,只要細細咀嚼,總能咂出些淡淡的滋味。前提是,你還可以靜坐幾個小時,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說:停。讓詞語和感性重新籠罩你的心靈。

這一年我三十六歲,第三個本命年。斷舍離。不立文字。人生開始做減法。
感謝蔣一談先生,因為他創造的截句,讓這些碎碎念找到了合適的形式并升華了它們。
 
沈浩波:
 
這種四行以內的,被蔣一談命名為"截句"的詩歌創作過程,于我,首先構成了一種興奮的重新發現過程。不但是發現了我其實早就有很多四句以內獨立成詩的現成的文本,只不過這些閃光的詩歌往往隱藏在一些平庸的詩作中;更重要的是,這還構成了某種詩歌價值觀的再次發現——詩歌可以更簡潔,更直接地抵達詩核;可以不需要絮絮叨叨地開頭結尾,謀篇布局;可以就是那么幾句,說什么就是什么,只及一點,不及其余;可以不管不顧,可以無緣無故,可以更不講道理,可以完全不用解釋;可以上帝說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詩人說有詩,于是詩就在那里。

這種創作感受,甚至對我的日常詩歌創作信念亦有更進一步的確認。我本就一直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詩歌中不能有任何過程的平庸,不能有任何為了讓一首詩像一首詩而敷衍出的那些平庸的廢話啰嗦的部分。簡而言之就是--少啰嗦,別廢話!
 
嚴彬:
 
這么多年來,我經歷了很多個我。去年十月的樣子,我曾在一個本子上寫過一些短詩,三五行或者一兩行的詩句。這樣的事情,對于一個寫小說或寫詩的人來說,總不該是陌生的。我有隨時記點東西的習慣,是一個感性而細膩的人吧。有一回,我在家里待著,金黃色的陽光透過窗簾照進來。那時正是九點鐘的樣子,很多人見過這樣的陽光,但我寫下了這樣幾句詩:
 
陽光開始溫暖的時候

你要悲傷啊

悲傷時

陽光會照在你身上
 
有個朋友后來看了,她和我說,這就是你,你寫了你自己。

好了,現在我要告訴你,去年我寫過數十首短詩的本子,是我的朋友蔣一談給我的。他是一個出色的小說家,如今又以詩人的身份和我們談論詩歌。他的"截句"詩集,幾乎重新再發現了詩歌的魅力,"那些熠熠生輝的句子",美和思想,來自生活的一片葉和來自夢里的一個人,重新以詩的方式被命名。

這太好了!我說。我那些寫過的、放在墻角的詩,終于有了它們自己的房間。

現在,我將其中的一個房間取個名字,"國王的湖"。希望有人喜歡它。
 
歐陽江河:
 
我現在真正在乎的是我和寫作之間更為赤裸裸的、更坦誠相見的東西。我現在一點點討好的想法都沒有了。這是我十年不寫換來的一個東西--我和寫作的關系變得非常單純和超然。我享受寫作本身,不想用寫作來攫取什么東西。我在意的是對作為一種文明的漢語語言能帶來什么新的東西。這個東西可能是舊的,是崇高的或是犯錯的,是恭敬的或極具冒犯性的,這些我都無所謂,我想要帶來的就是別人從未帶來過的東西,那種我稱之為原創性的東西。我將這種原創性稱之為中文寫作中的"原文",它包含著我對真實世界的看法,但又融入了活的狀態;它既是詞語的東西,又是正在發生的、經驗的、事實的東西,是新聞的東西,也是崇高和日常性的東西的結合;以及冰箱里冰鎮過的那種不腐爛的思性秩序,和剛剛從水里蹦出來的鮮活之魚身上那種發生學的東西,兩者之間的互破和交相輝映。我把它們綜合起來,然后把它變為原創性和原文。我有這樣一個寫作上的抱負。

周瑟瑟:

我試圖寫出有我個人情感質地與語言節奏的"截句",恰逢丙申猴年,我的本命年,也是我父親離開我一年多、我對他的懷念最為強烈的時候,我于是為"截句詩叢"寫下了這部《栗山》,獻給我父親的在天之靈。

進入《栗山》的寫作,我才發現遇到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在語言里留住更多的感受,如何在一行、兩行、三四行之內完成一首詩,要在"截句"里做一個"語言的出家人",既符合我的本意,又是多么的艱難。對語言我不能有過多的非分之想,只有清潔之人才有清潔的語言。

在中國新詩一百年的關口,"截句"寫作的出現,是一種新嘗試,是一種新文體的可能,它顛覆了舊有的語言表達習慣,是一個人精神清理與精神自溢的寫作,就像我小時候看到過的栗山上的樹自溢出汁液。它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的面向未來的具有現代性氣質的寫作,"截句"寫作需要你首先建立起一個牢固的結構,然后確立詩的精神,找到詩的呼吸,否則只會是單一的"句式"而不能成為一首完整的詩,"句式"也有生命力,但氣息不夠綿長,哪怕是一句,也應該有完整的結構,更應該有強大的精神體。有的人還在懷疑與猶豫,有的人已經動手了,只有動手才有希望,才能發現寫作一種新文體的不易。
 
樹才:

關于心動,古人有過爭論,說是一陣風來,有人看見旗飄,于是爭論起來:究竟旗動,還是風動?

一個禪師,最后說了兩字:心動。于是,風息了,旗不飄了,爭論不下去了。于是,回家:吃飯。

我寫《心動》,是因為我動心了。我寫的是《心動》,不是《動心》。我動了心。

但心自己會動。

截句自己飛來,像一只鳥,像好幾只鳥,像一大群鳥。我喜歡看鳥飛。我抓不住飛鳥。我耐心,等……鳥自己飛來,像一個截句。

截句是一個詞,一個空間,像一片天,立于眼前。你說這片天是空的,可是有鳥飛過,有時是鋼鐵大鳥,有人就坐在里面。

截句……就是心動了,就是電閃了,就是娃娃哭了,就是,呼吸最后寂靜了!

我的這冊截句,分"一俳、兩行、三句",各占三十三首。而這后記,也算一首詩。

截句里,似乎有某種不可思議之美:那是天空一樣神秘的東西,它只能存在于天的空里。

如果動心了,你也來截句吧!
 
俞心樵:
 
之前,我從網絡上讀到過蔣一談的"截句",其節制、機智、質樸、細致、空靈、溫厚、優雅等特點,給我留下深刻之印象。到我工作室見面后,他向我大致講述了他之所以首倡"截句"的緣由。他是從"截拳道"中獲得啟示和靈感,他隆重地予以命名,大有開宗立派之熱情與激情以及拓展詩之新途的深謀遠慮。

對此,我表示支持。不僅在精神上支持,也已經落實到了行動上。按叢書要求,我也新寫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截句。發現截句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寫。凡內功不深厚者,必在截句上"死得很難看"。

……

言歸正傳,截句作為一種全新詩體,是否已經能夠成立?其成立的原因究竟何在?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量:

一、有古代詩余之說和日本俳句的中外傳統的支持;二、無論古今中外,寫短詩者,事實上總是更為普遍;三、即使長篇巨制,普遍地能被記憶和被傳頌的詩句,總也不過了了數語;四、更適合(而非迎合)現代生活短頻快的閱讀趨向;五、可以從更專業的思路,更具審美針對性地對時代的碎片化起到療治作用;六、雖說當代詩人,尤其當代漢語詩人,創作短章者不乏其人(本人自然也不例外),但像蔣一談這樣有意識地以"截句"命名(至少從命名上不同于王敖的"絕句"系列)、持續而規模化的創作者幾乎絕無僅有。如今蔣一談又召集同仁聯盟實踐并推而廣之,可謂恰逢其時。
 
柏樺:
 
世界要為之顫抖,我彎腰
拾起一粒沙,走兩步扔下
 
我寫截句經年,并非一時起興,之前出版過的書有《一點墨》(北方文藝出版社,2013年),這書名已透出多么準確的截句消息;即將出版的書有《雙城筆記》和《白小集》。總而言之,這三本書皆是運用斷章截句的筆法寫成的。

本書取名《書之初》,一觀便知是受《三字經》起頭一句"人之初……"逗引。截句既然是向整體性挑戰,那就讓我們回到源頭(道生一),以一滴水(長江黃河不是從一滴水開始的嗎?)或一點墨(再說一遍)開始……世界是一本書(馬拉美的一個觀點),一本書最初都是從一句話開始的。那就讓我們從《書之初》的第一句開始吧。
 
桑克:
 
你是誰——關于這個問題你應該比我清楚——此時此刻,我除了窗外驚蟄的雪我又能看見什么呢?何況我看見的東西是非常有限的。我只知道這雪下得兇猛,而且氣溫在零上五度左右——這在東北其實是并不多見的,但是這兩年幾乎年年如此。昨夜還下了雨。

那么"哀度"又是多少呢?根據鏡中黑色眼圈的色澤深淺和條紋粗細程度來看,我想它可能是在六度左右,或者是七度,總之我不能確定。我是一個高度數的自我懷疑主義者,我不僅對窗外越來越濃密的降雪產生深切的懷疑,我甚至懷疑自己此時此刻是否仍在夢境之中。當然我也承認一個友人對我作出的判斷--沮喪的人道主義者--沮喪,它不是無緣無故的,正如米沃什或者東歐那些詩人們在照片之中顯示出來的部分面容。

在這里,我想我有必要對"哀度"這個看起來有些陌生的單詞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它是我在前兩年發明的一種度量衡單位,用來測試悲哀的等級。我覺得這是一項很重要的發明,雖然我從來沒有推廣它的意思,但是我確實覺得非常有必要將它應用下去——不過,目前它只應用于詩歌領域,日記或者其他不毛之地尚付闕如。并不是說我懶,而是我確實不想讓它過分彰顯自己的身形。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名為《冷門》的截句詩集其實也是一種"哀度"的對應物,如同零下氣溫水結冰或者三級風吹紅旗飄的對應情形。
 
臧棣:
 
一個人能把詩寫得多長,是一種能力;通常,我們會習慣性地指認說,寫長詩的才能,代表了一種綜合的創造能力。
……

就詩歌天性而言,我身上存在著兩種基本的語言沖動:寫長詩的沖動和寫短詩的沖動。并且,我深深體會到,寫短詩,其實更需要綜合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在簡短的體式里,詩的意圖能引發什么樣的經驗聯動,其實對詩人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嚴格。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對詩歌的短促和精悍,有著一種特殊的迷戀,乃至于在寫作中,為了克服這種語言的迷戀,我必須調動很多方法來避開它的誘惑。

我甚至覺得他(蔣一談)倡導的截句,作為一種詩歌寫作,甚至可以拓展我們對當代漢語的新的感覺。從寫詩的角度看,短詩的寫作容易陷入兩種既有的套路:俳句和警句;或者更糟,只是人為地把篇幅壓縮成短章。而截句的寫作,表面上看,似乎和這兩者很相近;但從語言意識上講,寫截句,強調的是語言的行動、詞語的動作。一個寫出的句子,是從龐雜的語言大物中截出來的。截句的寫作,盡管有時看起來會像警句,但它不像警句那樣時刻以經驗的規訓性為圭臬。截句寫作的奇妙在于,它可以發生在當代生活中的任何時刻。我甚至也不懷疑,它能隨時靈動地處理我們的日常感受,以及對人生的深切體察。從根本上講,截句的寫作展現的是一種新的漢語節奏,它強化了漢語和當代的生存體驗之間的一種現實感。
 
霍俊明:

從1994年開始在大學寫作詩歌至今,我不斷在一個個地方短暫或長久地中轉。

作詩如做人,作詩先做人,這成了我考察漢語詩歌的唯一標準。在我看來,當下是有"詩歌"而缺乏"好詩"的時代,是有大量的"分行寫作者"而缺乏"詩人"的時代。即使是那些被公認的"詩人"也是缺乏應有的"文格"與"人格"的。正因如此,這是一個"螢火"的詩歌時代,這些微暗的一閃而逝的亮光不足以照徹黑夜。只有那些真正偉大的詩歌閃電才足以照徹,但是,這是一個被刻意縮小閃電的時刻。

這些四行之內的小詩,其寫作難度甚至是不可想見的。在寫作技術上看來這更像是110米跨欄,無論是從準備、蹲踞、起跑、跨第一個欄、中途加速直至沖向終點,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允許有絲毫的閃失。蔣一談在大學時代的詩人身份在他具有發現性的"截句"中再次得以現身和確認。感謝一談兄的激勵,感謝語言的閃電再次擊中了我們。
 
戴濰娜:

由截拳道生發而來的截句,是由擊打在臉上的拳頭所了解到的愛。得到截句叢書的寫作邀請時,我正初學雙截棍,在每天發生的自傷中,掌握一種才華的速度、力度,疼痛與方向。這與寫作非常相似:截句是審判,句子拉出來示眾,不過關要砍頭的。它暴露了一個詩人全部的好惡、性格與才華,是最赤裸的交往。一切又好像回到了與繆斯相愛的起點:為了一個靈敏而杰出的句子奮斗終身。截句像開辟者蔣一談的使命,更像詩歌本身的一個決定——有必要更狠穩準地擊中時代要害。

玩弄不是初衷,玩弄是結果。再沒有人認真贊美,甚至沒有人認真地受傷害了。假天下把詩人給玩兒了,假詩人又反過來玩弄詩歌。對于一切屈從于端正,對地獄進行了天堂式表述的爐火純青的大師,我給予我最非凡的鄙視。

被誤用的地獄,急切召喚撒旦的復職,以保持上帝的健壯。圣波納凡杜拉描寫舞蹈是天堂里一伙同事們的工作。寫詩,是地獄里一群家伙干的活兒吧。從但丁到波德萊爾,地獄向來由詩人負責建造。

一種新文體的誕生,伴隨著危險的暴動。截句,狠狠地調戲了老態龍鐘的舊文字,像勾引一個獻身宗教的修女,在她向神起誓的當天,將她從修道院拐走。

瞬間與玫瑰一同枯萎,今天我喝下了一整座修道院。

我是地獄的常客。我再悲傷,也是凱旋的悲傷。
 
蔣一談:
 
2015年11月,詩集《截句》出版,這是一個偶然。雖然是偶然,我心里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我想看到中國當代詩人的優秀詩句在天地間散開,讓越來越多的讀者去閱讀、欣賞,并傳播開去。

截句,沒有詩歌題目,一行兩行三四行,這樣的詩歌寫作形式不難遵循。但是,若只有形式而無內在的屬于自己的精神氣質,對職業詩歌寫作者而言,截句寫作都將是一種考驗。從本質上而言,截句必須源自古典,同時又要有現代詩歌精神,只有具備了這兩點,我們才能把截句和日本俳句區分開來,才能讓截句成為誕生在中國的詩歌文體。做為中國詩人,我們有責任完善截句的理論體系和寫作實踐。

主編這套"截句詩叢",我一邊閱讀一邊感嘆,收獲非常多。從出版和編輯層面來說,"截句"是截取、打撈和喚醒,古人將優秀的詩句稱為"麗句醒語",然后將這些詩句編選為"秀句集"。所以,在這套詩叢里,有些詩人,這一次截取的是過去作品里的難忘詩句;有些詩人,一邊截取過去的作品一邊完成新的作品;有些詩人,則把全新的作品拿了出來。

從詩歌創作而言,"截句"寫作是詩意的一次性完成,是不瞻前、不顧后的詞語舍身。一首瞬間完成的截句,不存在于先前的詩行里,也不會為以后的詩歌寫作留做儲備,它是自然自足的,完成了也就完成了。或許可以用一個比喻說明截句要義:詩人是一個母親,她生了好多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名叫"剎那",這個孩子剎那間受孕、剎那間長大滑出了子宮,帶給她意想不到的體驗。

閱讀詩人們的作品,我體味到截句這一詩歌文體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換句話說,任何詩歌流派的詩人都可以寫作截句,截句沒有門戶之見,截句只會為你的才華鼓掌。
 
“截句詩叢-第一輯”入選詩人簡介
 
于    堅(1954 —  )
昆明人,1970年開始寫作。包括:詩、散文、小說、評論、隨筆、攝影和紀錄片。
 
伊   沙(1966 —)
伊沙是現代詩人當中,不能繞過的一位,他出版著、譯、編70余部作品,在國內非常受關注。曾經獲得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中文詩歌獎金。應邀出席瑞典第16屆奈舍國際詩歌節、荷蘭第38屆鹿特丹國際詩歌節、英國第20屆奧爾德堡國際詩歌節、馬其頓第50屆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是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駐站作家。莫言說:伊沙是徘徊在食堂和廁所之間的一位詩人,堪稱“地獄詩人”。
 
朵    漁(1973—)
生于山東。1994年畢業于北師大中文系。現居天津,獨立寫作。曾獲華語傳媒年度詩人獎、柔剛詩歌獎、屈原詩歌獎、駱一禾詩歌獎、紫金·雨花文學獎,以及《詩刊》《詩選刊》《星星》《詩建設》等刊物的年度詩人獎等。著有詩集《追蝴蝶》《最后的黑暗》《寫小詩讓人發愁》,散文隨筆集《史間道》《意義把我們弄煩了》《原鄉的詩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細節中》《說多了就是傳奇》《我悲哀地望著我們這一代人》等。
 
李    壯(1989—)
青年詩人、青年評論家。生于山東青島,現居北京。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有詩歌及文學評論數十篇發表于《詩刊》《星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南方文壇》《青年作家》等刊物,作品入選多種選本。現供職于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
 
邱華棟(1969—)
小說家,詩人,評論家。生于新疆昌吉,祖籍河南西峽,文學博士,曾任《青年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副主編,現任魯迅文學院副院長。
 
著有長篇小說《正午的供詞》《中國屏風》《長生》等10部;中篇小說《手上的星光》《環境戲劇人》《闖入者》,短篇小說《社區人》系列、《時裝人》系列等160多篇;共出版詩集、長篇及中短篇小說集、電影和建筑研究、文學評論集、散文隨筆集、游記等90多種版本。
 
獲得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責任編輯獎等數十次;多部作品被譯成日、韓、英、德、意、法、越等多國文字發表或出版。
 
楊慶祥(1980—)
文學博士,居北京,供職于中國人民大學。詩人,批評家。
 
出版有專著《重寫的限度》《分裂的想象》,思想隨筆《80后,怎么辦》,詩集《虛語》《趁這個世界還沒有徹底變形》等。曾獲中國年度青年批評家獎(2011年);第十屆上海文學獎(2013年);第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2014年);首屆《人民文學》詩歌獎(2014年);第二屆《十月》青年作家獎(2015年);《詩刊》社年度批評家獎(2016年)等獎項若干。
擔任老舍文學獎評委,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
 
沈浩波(1976—)
詩人、出版人。生于江蘇泰興,1999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為世紀初席卷詩壇的“下半身詩歌運動”的重要發起者。2004年,受邀到荷蘭與比利時舉辦專場詩歌朗誦會。出版有詩集《心藏大惡》、《文樓村記事》、《蝴蝶》、《命令我沉默》。曾獲《人民文學》詩歌獎、中國首屆桂冠詩集獎、第三屆長安詩歌節. 現代詩成就大獎、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等。
 
嚴    彬(1981—  )
湖南瀏陽人,1981年生。寫詩,寫小說,熱愛搖滾樂。在《青年文學》、《詩刊》、《花城》、《人民文學》、《漢詩》等刊物上發表過作品。出版詩集《我不因擁有玫瑰而感到抱歉》、《國王的湖》,自編小說集《觀察家》、《偷情家》、《中等生活》,詩集《獻給好人的鳴奏曲》、《道德家日記》、《高潮是一切人類凋零之時》。參加第四屆《人民文學》新浪潮詩會。現在北京。
2008年創辦鳳凰網讀書頻道并任主編至今。2016年創辦非虛構寫作平臺“有故事的人”。
 
周瑟瑟(1968 —   )
當代詩人,小說家。現居北京,研習書畫。著有詩集《17年——周瑟瑟詩選》《松樹下:周瑟瑟編年詩選》《元詩歌》《硬骨頭》等9部;長篇小說《曖昧大街》《原汁原味》《蘋果》《中關村的烏鴉》等6部,以及30集戰爭電視連續劇《中國兄弟連》(小說創作)等500多萬字。曾獲2014年度“國際最佳詩人”、2015年“中國杰出詩人”等。百集人文紀錄片《館藏故事》總導演。曾任中關村IT企業高管、央視某欄目總監。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組長。《卡丘》雜志主編。提出“元詩+元藝術”,主張重建詩歌啟蒙精神。
 
樹  才(1965—)
原名陳樹才,浙江奉化人。詩人,翻譯家。文學博士。1987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1990至1994年在中國駐塞內加爾使館任外交官。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99年與車前子、莫非一起提出并倡導“第三條道路寫作”,以揚棄“知識分子寫作”與“民間立場寫作”之間的二元對立。他把“第三條道路寫作”闡釋為“每一位詩人都有自己的路可走”。著有作品:詩集《單獨者》《樹才短詩選》《樹才詩選》,隨筆集《窺》,譯詩集《勒韋爾迪詩選》《夏爾詩選》《博納富瓦詩選》(與郭宏安合譯)《希臘詩選》(與馬高明合譯)《法國九人詩選》等。2005年獲首屆“徐志摩詩歌獎”。2011年獲首屆“中國桂冠詩歌翻譯獎”。2008年獲法國政府授予的“教育騎士勛章”。
 
俞心樵(1968—  )
祖籍浙江紹興,生于福建政和。詩人和藝術家。代表作有《自然》《最后的抒情》《墓志銘》《黑夜頌詞》《今生今世到處都是海》等。很多年輕讀者知道,他是熱門歌曲《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的詞作者。2013年獲得《新周刊》年度藝術家大獎,2015年獲得意大利 Liberate 國際文學大獎。
 
柏   樺(1956—)
生于重慶。現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出版詩集及學術著作多種:《望氣的人》(臺灣唐山出版社),《往事》(河北教育出版社)《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和江蘇文藝出版社分別出版),《四川五君子》(合著,德國荷爾德林協會出版)。最新出版的有《山水手記》(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史記:1950-1976》《史記:晚清至民國》(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詩集《風在說》(美國西風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點墨》(北方文藝出版社,2013年);《別裁》(北方文藝出版社,2014年);詩集《為你消得萬古愁》(北岳文藝出版社,2015年);《革命要詩與學問》《袖手人》(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法語詩集《在清朝》(法國文字出版社,2016年)。曾獲安高(Anne Kao)詩歌獎、《上海文學》詩歌獎、柔剛詩歌獎、《紅巖》隨筆獎等。2015年3月,獲重慶“紅巖文學獎”之詩歌獎。
 
桑   克(1967 — )
詩人、譯者、批評家,詩生活網和《剃須刀》雜志創辦人之一,生于黑龍江省密山市8511農場,1989年7月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92年4月在黑龍江日報從事新聞工作直到今天,著有詩集《桑克詩選》《桑克詩歌》《轉臺游戲》《冬天的早班飛機》《拉砂路》《拖拉機帝國》等;譯詩集《菲利普·拉金詩選》《學術涂鴉》《第一冊沃羅涅什筆記》《謝謝你,霧》等,曾獲天問詩歌獎、《新陸》短詩獎、草原文學獎、劉麗安詩歌獎、《人民文學》詩歌獎、《中國詩人》獎、東蕩子詩歌獎等,曾被評為當代十大新銳詩人、漢語詩歌雙年十佳等。
 
蔣一談(1969 — )
祖籍浙江嘉興,生于河南商丘。
199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
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短篇小說家之一,至今己出版六部短篇小說集,其重要作品有《魯迅的胡子》《China Story》《透明》《林蔭大道》《赫本啊赫本》《公羊》《中國鯉》《夏末秋初》《芭比娃娃》《發生》《在酒樓上》等。
2015年11月,蔣一談出版詩集《截句》,提出截句詩歌新文體及其寫作理念,在中國詩壇引起廣泛關注。
曾獲得首屆林斤瀾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短篇小說獎、《上海文學》短篇小說獎、“南方閱讀盛典”最受讀者關注作家獎、首屆卡丘·沃倫詩歌獎。
 
臧    棣(1964—  )
生在北京。1983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97年7月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新詩所研究員,《新詩評論》雜志編委。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新詩史研究、中西現代詩學比較、新詩的現代性、當代詩歌批評。出版詩集有《燕園紀事》(1998)、《風吹草動》(2000)、《新鮮的荊棘》(2002)、《宇宙是扁的》(2008)、《空城計》(2009)、《未名湖》(2010)、《慧根叢書》(2011)、《小挽歌叢書》(2012)、《騎手和豆漿》(2015)、《必要的天使叢書》(2015)等。曾獲《南方文壇》雜志“2005年度批評家獎”,“中國當代十大杰出青年詩人”(2005),“1979-2005中國十大先鋒詩人”(2006),“中國十大新銳詩歌批評家”(2007),第三屆“珠江國際詩歌節大獎”(2007),“當代十大新銳詩人”(2007),“漢語詩歌雙年十佳詩人”(2008),首屆“長江文藝·完美(中國)文學獎”(2008),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8年度詩人獎”(2009),首屆蘇曼殊詩歌獎(2010)等。
 
霍俊明(1975 —  )
河北豐潤人,文學博士后,詩人、評論家,現任職于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中國現代文學館首屆客座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專著《尷尬的一代:中國70后先鋒詩歌》《變動、修辭與想象:當代新詩史寫作問題研究》《無能的右手》《新世紀詩歌精神考察》《從廣場到地方》《中國詩歌通史》(當代卷)《遠方有大事發生》等。著有詩集《一個人的和聲》《批評家的詩》《京郊的偶然》等。主編《詩壇的引渡者》《百年新詩大典》《青春詩會三十年詩選》《無端淚涌——陳超詩選》《年度中國詩歌精選》《中國好詩·第一季》《2016天天詩歷》等。曾獲《星星》《詩選刊》年度批評家、首屆揚子江詩學雙年獎、第二屆大昆侖文化獎杰出詩歌批評獎、首屆江蘇紫金優秀期刊詩歌獎、《南方文壇》年度論文獎、“詩探索”理論與批評家、《滇池》文學獎、首屆德令哈海子詩歌獎、首屆劉章詩歌獎批評家、“明天”雙年獎批評獎、《山花》2015年度理論獎等。
 
戴濰娜(1989—   )
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出版詩集《我的降落傘壞了》、《面盾》、《瘦江南》、小說集《仙草姑娘》。翻譯有《天鵝絨監獄》、伊塔洛·卡爾維諾小說《組合與反組合》、《格諾二題》、《烏力波簡史》等。

主編蔣一談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