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斷言凡是接觸過書畫家淡墨先生的每一位人士是否都會被他的書、畫、篆刻和雕塑作品、當然還包括他的饒有特點的舉止言談所震撼,但我本人、以及我的諸多文學、影視、教育界朋友只要是接觸過書畫家淡墨一回,就都會由衷地伸出大拇指、發出這樣一種感嘆:好一個奇人!好一位怪才!

淡墨與本文作者
淡墨先生之奇——奇就奇在他在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和中國傳統篆刻和雕塑藝術既定的類型、式樣以及技法和規律上能夠有所突破、獨辟蹊徑、獨具匠心地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一方又一方、一尊又一尊杰出亦或是引人注目的作品;
淡墨先生之怪——怪就怪在他在自己書畫、篆刻和雕塑藝術的創作行為上以及創作思維上異于常人,而每每又能在苦苦耕耘、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真理、找到真諦、成為人們品頭論足的對象。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南朝大書法家王僧虔曾如此言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而今人淡墨先生的書法作品則有其獨到的視角,均以嶄新的姿態,栩栩如生、風姿綽約地向人們盡情展示出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書法審美觀念,自然而然,其人品、內容、線條、間架、結構、章法、風格在其作品上凸顯地一覽無遺、十分鮮明。

淡墨書法作品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南朝畫家、繪畫理論家謝赫提出了中國繪畫上的“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泱泱“六法”最終強調“氣韻生動”為表現目的,也就是說,人物畫要以表現出對象的精神狀態與性格特征為目的。而今人淡墨先生的繪畫作品則一改中國傳統繪畫的“以形寫神”、“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傳移模寫”等等教條理論格局,卓有膽識地從線條、造型、結構、明暗、空間、色彩上對中國傳統繪畫加以突破和創新,這剛巧印證了當代相對畫派創始人薛宣林“中國畫造型六要素”薛氏六法的全新理論,我想他一定是對薛氏六法有所學習和借鑒。

淡墨繪畫作品
淡墨先生——這樣一位集書、畫、篆、雕于一身的奇人怪才,他年紀六十有二,原名葛志剛,所謂淡墨不過是他的筆名而已。之所以攝取此名,按淡墨先生自己的話說:墨分五色,色階分明,用于書畫全憑濃墨加水;書畫技巧如此,人生哲理亦然,大千世界,百態紛爭,山有高低、水有直曲,做人處事既要用心用意順應社會規律,又要有膽有識發掘發現生活機理。
他是這樣說的,當然也是這樣做的。在孜孜不倦追求書畫藝術的征途上,他運籌帷幄地揣摩和拿捏著墨的黑、濃、濕干、淡和濃、宿、焦、退、埃,獨具匠心地運用和創造著墨的焦、濃、重、淡、清和濃、次濃、淡、次淡、最淡……咬定自然、潑墨揮毫的那么自如。
自幼酷愛美術的淡墨先生出生于1954年6月,1983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曾有幸師承中國山水畫大家亞明先生,又曾有幸師承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大師陳大羽先生,還曾有幸師承書法大家沈鵬、周慧珺先生。諸多杰出大師的技藝、人格、風范牽引、鼓舞、激勵著他朝著書、畫、篆刻的艱難創作之路奔跑。

淡墨篆刻作品
暑去寒來、日起日落,這多年份、這多晝夜,淡墨先生不僅潛心研習書法、國畫,還要潛心研習制印、雕塑。更有甚者,他竟然研習起了書畫與瓷器、陶器、尤其是紫砂的高難度藝術結合。

俗話說水滴石穿,鐵杵成針,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風雨、日臻精熟的他終成大器,作書:行、草、隸、篆,筆酣墨飽、鸞飄鳳泊、鐵畫銀鉤、力透紙背;作畫:人物、花鳥、山水,醉墨淋漓、一揮而就、涉筆成趣、活色生香;制印:構思巧妙、渾著遒勁、刀工精道、筆力雄渾。

淡墨書法作品
就淡墨先生的作品而言,真可謂書如其人,畫顯其性,筆吐其志,墨顯其情。一旦欣賞起來,人們總能發現,他作品里的筆墨行處,不僅有詩情畫意的傾瀉,還有天籟之音的律動,更有翩翩舞姿的塑形。
可以說,淡墨先生的作品不僅凸顯出他自身的文化藝術涵養,更凸顯出一種傳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凸顯出一種積極向上追求的激情,凸顯出一種苦苦耕耘而來的智慧和靈感。他的的確確是一位奇人和怪才,不能不令人震撼和感動。
(作者簡介:曹書田,教育藝術家,詩人,散文作家,劇作家,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湖南省法學會會員,湖南省新瀟湘八景品牌聯盟專家團專家,影業公司藝術總監、導演、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