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雖不具新意,卻極貼合展覽實意。
郎紹君先生作為當代重要的美術史論家、批評家聞名,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繪畫經歷。郎先生自幼愛好繪畫,在天津河北師范學院讀書時,曾受教于李琨祥、沈毅、秦仲文、張其翼、孫其峰、李智超等近現代繪畫名家,不但系統學習了中國畫,對于素描、色彩、水彩等西方繪畫,也多有練習,打下了正規、良好的繪畫基礎。多年為更多精力勤于畫史畫論的研究,棄畫伏案為文。今日能重拾畫筆展現如此鮮活的畫語,可謂“朝花夕拾”解一。其二,展覽為郎紹君首次個展,展覽地點卻是曾經學習與生活了二十四年的故地恭王府,幾分昔日情懷一如展覽作品溢出的濃郁而耐人尋味。
細膩情感之中性靈體驗 自有一番“郎式”氣韻
郎紹君自稱其作多隨性而為,但細讀之處便可體會到他之于生活的敏感與瞬間的思考感悟。他在創作中帶出中國畫理論的指向,用最單純的感悟創作當代生活的直覺感悟,無論是駐足與都市一瞬的捕捉,抑或山野郊外的小景小情,都讓我們看到了與以往理論界不一樣的郎紹君。
畫史研究者一定要知畫懂畫
對于理論研究而言,也非紙上談兵,要在繪畫的創作中去感受與體驗,郎紹君始終踐行以繪畫時間滋養理論研究的方法。他認為:知畫懂畫,就要自己動手,將理性的研究與感性的創作渾然為一體。如此自會順暢的臨摹古代經典,創作新意題材,同時也可務實的探究繪畫理論的創新與傳承。隨著郎紹君先生書畫展的開幕,也拉開了恭王府籌辦“學者繪畫系列展”的帷幕。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1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