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當代中國書法大家和著名書法教育家胡問遂先生誕辰100周年,弘揚中國書法藝術,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特舉辦正大氣象—紀念胡問遂誕辰100周年國際書法大展。大展由上海市文聯、上海市文廣局,上海市文史館、文匯報社主辦,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等單位承辦,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等單位協辦。
展覽時間:2017年11月5日-12日
開幕時間:11月5日下午1:00開展
每日 10:00-17:00(周一照常展出)
展覽地點:上海中華藝術宮五米展廳
地 址: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近國展路)
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要治國理念之一。習總書記曾深刻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正大氣象——紀念胡問遂100周年系列活動”的舉行,正是對這一理念的踐行,體現了一種文化的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彰顯。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便欣然為本次活動題寫“正大氣象——紀念書法名家胡問遂誕辰一百周年”。
在中國當代書法史上,胡問遂先生以其鍥而不舍的書法實踐,篳路藍縷的書學建樹,卓爾不群的書藝成就,成為海派書法家群體中的代表性人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胡問遂先生作為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書法名家,他為海派書法教育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胡問遂先生以一種真誠的藝術使命感來教書育人,設帳授徒。他不拘一格,因材施教,澤慧學子,使海派書法薪火相傳。他為新時期海派書法的振興與發展,培養了一個骨干群體和一支精英團隊。當下活躍在書壇上的不少實力派書家,至今依然緬懷其“藝品師德”。
在海派書法家群體中,胡問遂先生是具有經典建構能力與譜系傳承建樹的。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書寫出版了《大楷習字帖》《胡問遂行草字帖》《胡問遂臨魏碑四種》《胡問遂書法集》等,其中《大楷習字帖》發行量逾百萬冊。這次合集出版的《胡問遂十一帖》就是他留給中國書壇可貴的藝術資源和筆墨記憶。
書行大道,藝為公器。1961年4月,由沈尹默先生領銜的“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胡問遂先生作為主要的業務干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輔佐沈尹默先生做了大量積極而有效的工作。廣結墨緣,聯誼名家,培育桃李,這種自覺而可貴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令人高山仰止。胡問遂先生正是以自己的書品藝德、高風亮節于1986年獲“上海市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于1995年獲“上海文學藝術獎”。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書法實踐中,胡問遂先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發展,為上海城市文化的構建提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胡問遂先生(1918-1999),浙江紹興人,是當代中國書法大家和著名書學教育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上海市第七屆政協委員,1986年獲“上海市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1995年榮獲“上海文學藝術獎”。胡問遂先生是沈尹默先生的入室弟子,是沈尹默先生1961年創辦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的得力助手及傳承人,是海派書法藝術的典型代表人物,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解放后近五十年唯一進京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的海派書法大家。胡問遂先生擅長正、行、草書,作品渾厚凝重,雄強峻快,尤其是楷書,一派“正大氣象”,先生的人品和書品譽滿書界,其學生遍及國內及歐、美、亞三大洲八個國家和地區的書壇并取得杰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