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女图一级A片-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能看-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亚洲欧美日本欧美在线播放污|www.rxmjg.com

用名戶 密  碼 會員注冊 | 忘記密碼
·本站首頁 ·加入收藏 設為主頁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

古代卷
  • 姓名:
  • 朝代:
  • 省份:
現代卷
  • 姓名:
  • 類別:
  • 省份:
本站 > 新聞 >藝術報道> 正文

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

來源: 中國國家藝術網   2017/11/17   作者:   地點: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步。“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這些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變革也發生在文藝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在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的系列講話提出了文藝要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論斷,指明了文藝創作的方向。在第十次文代會上又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加堅定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信念和追求。

中國美術館是典藏美、展示美、傳播美的中心,在新時代必須毫不動搖緊跟時代的進程,承擔起歷史使命,為社會樹正氣,為時代造像,為人民抒懷。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

美在新時代就是要全面深刻認識近現代以來在美術領域發生的深層變革,梳理百年來由美術革命到革命美術再到社會主義美術的發展演變脈絡,認識民族藝術是如何跨越世紀、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激蕩中頑強奮進以及發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價值觀念的變革,思潮的碰撞,生命理想的涌動和由此釋放出的美術創造活力。

展覽現場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中精選近現代名家大師作品200余件套,呈現在6個展廳,2、4、6展廳從晚清趙之謙、何紹基開始,有民初海派任伯年、吳昌碩諸家承上啟下,到齊白石、傅抱石、葉淺予、李可染等從傳統中開拓出花鳥、山水、人物畫新路;其中2號廳展出的作品為舒乙捐贈的老舍、胡絜青藏畫中的作品;3、5、7展廳從徐悲鴻、林風眠、龐薰琹融合中西,油畫、國畫雙管齊下,傳承與引進相結合,開宗立派建構學術體系,到吳作人、吳冠中發揚各自傳派,登上藝術高峰,可謂群峰并峙、經典燦爛。這些大師、名家都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在時代主題發生轉變、古今中西藝術融匯激蕩的語境下直面現代性的挑戰,從傳統正脈和中體西用的實踐創新中重新鼓蕩起中國美術的堂堂士氣、振作起民族精神,為中國美術開辟了新的道路。這些中國美術的大師和精英無不底蘊深厚,并由深層的文化自覺和自信激發出弘道精神,無論在國畫、油畫中都體現出正大、至剛、至中、至正的精神品質,也表現了中國人親近自然,贊美自然,發現美、創造美的精神。

徐悲鴻 奔馬  105×60.8cm  1944年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徐悲鴻 奔馬 105×60.8cm 1944年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

傅抱石  云中君 1954年 36.2×48cm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傅抱石 云中君 1954年 36.2×48cm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這些經典鑄造了歷史的輝煌,閃耀著時代的光芒,活化經典,弘揚精神,激勵創新永遠是中國美術館不變的初心。美在新時代就是要對中國美術的發展道路有自信,對中國美術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有自信,對中國美術的思想體系、文化價值有自信,對有中國特色的美術體制有自信,更對美術家的創造力有自信。“美在新時代”展覽宗旨就是要推動中國美術傳統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宏觀格局中理性、辯證地看待傳承與創新、民族與世界的問題,在凝視與對話中找準自身文化的坐標,堅定信仰和追求。

李可染 暮韻圖  61.1×48.5cm 年代不詳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李可染 暮韻圖 61.1×48.5cm 年代不詳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

吳冠中 根扎南國145×368cm 1998年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吳冠中 根扎南國145×368cm 1998年 國畫 中國美術館藏

林風眠  油燈花果     67.9x67.2cm 1960年  水彩林風眠 油燈花果 67.9x67.2cm 1960年 水彩

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2-7號展廳,將展出至11月26日(逢周一閉館)。

暫無留言:

留言內容: >>更多留言


本站藝術名家官網優惠搶駐中!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誠邀入編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熱加盟中!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

推薦名家

朱浩云

蘇金成

敖日力格

魏謙

吳厚信

夏洪林

宋建文

鐘文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招聘服務| 投稿須知| 友情鏈接| 版權聲明| 網站調查| 證書信息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