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鐘文 報道):2017年12月16日下午,古典遺珍——西方經典藝術展在北京奧加美術館隆重開幕。
這次展出的歐洲經典油畫是自意大利文藝復興后,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的德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的畫家作品。這個時期也是古典藝術發展的黃金階段,出現了很多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



十七世紀是荷蘭航海時代,因為貿易崛起,商業發達,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富有的國家。人民生活富足,文化上擺脫了宗教和宮廷的束縛。因為商業發達,自然也希望用繪畫來裝飾家庭,市場需求量很大。據統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當時就有一千多名畫家工作。畫家以手工作坊的形式成立工作室招收學生接訂單、傳承技藝、開拓創新。每個工作室的繪畫風格不同,荷蘭小畫派應運而生。因為多數繪畫用于裝飾,畫幅很小,但技藝精湛,出現了世界級的大畫家,如海達、弗蘭斯、戴維斯等靜物畫家。風景畫有路易斯·達爾、雅各布,斯特瑞兄弟。人物畫家,倫勃朗、魯本斯、維米爾等大師,開創了歐洲藝術最輝煌的時代。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德國北部鄰近荷蘭、比利時,有個成立于1767年的藝術學院,就是著名的世界十大美術學院之一的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這個展覽大多數畫家都在那里學習進修過。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作為純正的古典藝術根據地,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吸引大量的歐洲和美國學生前往學習深造,其中在學院中以阿肯巴克兄弟影響最大。我們熟悉的美國哈德遜畫派最杰出的畫家莫蘭-比斯塔特和后來德國籍移民美國的著名畫家赫爾曼、俄羅斯畫家希施金。與在這里展出的畫家海因希利爾是同學,與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形成了北歐畫派的風格。
我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先生在歐洲學習時曾走訪過德國、比利時,回國后成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在選派留學生中,吳作人先生、沙耆先生學習北歐畫派的風格,吳作人獲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金獎,回國后成為老一輩油畫家的中堅力量,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師生傳承的關系。

展覽海報
古典主義畫風構圖完整,布局均衡,色彩飽滿。畫法風格細致、典雅、高貴。在用光上有獨到之處,明暗交替加深空間的感覺,聚光的方法用在主體物上,或神秘幽深,或波瀾壯闊,或細膩婉約,或奇幻瑰麗,對后世的繪畫,影視影響深遠。
據本次展覽策展人曲曉麗介紹:本次展覽的作品大多為歐美私人收藏,這些作品的匯集,大多也是第一次和觀眾見面。為我們開展了一個認識學習的機會,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一次藝術的盛宴!
部分展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