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下午,“好風相從——劉德先 孫東波書法展”在北京81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兩位書家的精品力作近百幅,所書書體以楷書、行書為主,無論掌上小品,或是丈余巨作,均秉承傳統書法精神,而又能貼合時代審美特點,傳遞一種正大清雅、渾厚恣肆的精神面貌。
該展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部和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81美術館承辦,北京正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翔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盧中南致辭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主任楊明臣致辭
開幕式上,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盧中南,兩位作者的恩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主任楊明臣等嘉賓分別致辭;本次展覽主角劉德先、孫東波致答謝詞;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翔宣布展覽開幕。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苗培紅、張坤山、宗家順、丁謙、高軍法、張繼、龍開勝,中國書法家協會理論部主任鄭培亮,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李明,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朱河山等。
書法家劉德先致答謝詞
書法家孫東波致答謝詞
兩位青年書家,一位來自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一位來自文化積淀深厚的圣城濟寧,作為齊魯大地的兩位青年才俊,均為近年來在重大書法展賽蘭亭獎、全國展的獲獎書家。
嘉賓合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盧中南接受媒體采訪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主任楊明臣接受媒體采訪
劉德先接受媒體采訪
孫東波接受媒體采訪
此次展覽書寫內容以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和傳統經典詩詞歌賦為主,傳承經典,謳歌時代。通過這些作品,表現了作者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以及對新時代偉大成就的歌頌。
劉德先與孫東波合影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至6月30日結束。
劉德先
字有鄰,別署江山風月主,以知止堂顏其居,1976年生于山東省青島市。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楊明臣書法工作室助教、國學修養與書法.第三屆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干高研班成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副秘書長、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嶗山區書法家協會主席、九三學社社員、山東省齊魯文化之星、青島市拔尖人才。
作品獲獎、入展:
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三等獎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書法家協會)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全國首屆“王羲之獎”書法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全國首屆楷書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全國第二屆楷書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第七屆山東省青年書法篆刻展二等獎(山東省書法家協會)
山東省“鄭道昭獎”書法篆刻展最高獎(山東省書法家協會)
山東省第七屆“泰山文藝獎”(山東省委、省政府)
劉德先 《圍爐夜話》摘句
劉德先 明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兩則
劉德先 名僧詩三首
劉德先 花開見佛
孫東波
字滄溟,號郁文齋少主。1979年生,山東金鄉人,現居北京。 自幼隨父習書,先后師從盧中南、楊明臣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國學修養與書法•第三屆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干高研班成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中國致公黨黨員、楊明臣書法藝術工作室助教。
作品獲獎、入展: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獎(中國書法家協會)
“農行杯”首屆全國電視書法大賽三等獎(中國書法家協會)
全國第二屆楷書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山東省第八屆“泰山文藝獎”(山東省委、省政府)
建黨九十五周年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中國書法家協會)
山東省書法“國展精英”十佳展
第二屆王羲之書法展
顏真卿獎全國書法展
孫東波 司馬光《真率銘》
孫東波 蘇軾題王逸少帖
孫東波 王羲之《蘭亭集序》
孫東波 萱葉榴花對聯
展覽序言
劉德先、孫東波皆幼年嗜書,若許年來勤耕善悟、轉益多師、博取專精,是近年書壇湧現出的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他倆皆來自民風樸厚的齊魯大地,年齡相若,志趣相投,書路相通,近年又一起從余習書,有同窗硯耕、切磋砥礪之誼。這次他們聯袂在首都81美術館舉辦書法展,集中展示他們的書法風貌和成績,這既是一種很好的展覽形式,也是他們藝術道路上一個階段性的總結與匯報,更是他們向未來進發的一個全新站點。在這個點上,他們既可以回望歷史,檢視足跡,探尋得失;又可以眺望遠方,整裝再發,縱觀一路群峰競秀,不畏石階嶙峋,體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邁與堅毅!
德先、東波習書,有所同又有所不同。所同者,皆主攻楷書,極慮專精;宗法晉唐,取法乎上;謙謹好學,德藝并進;心定意篤,臨池勤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所不同者,風格也。德先的字,透著靈氣,點畫挺拔又有細節上的微妙變化,字形溫潤中又時而呈現棱角。他在諸字體中,更為得心應手的是中楷字,洋洋灑灑而能渾然一體,字字獨秀而又以氣貫之,在嚴謹的法度中又能看到性情,這是幾次大賽中,他能以中楷字入展、獲獎的根本所在。這些年,他在塑造自己的藝術風格上不懈探索,時而做加法,時而做減法,最終找 到了融魏碑筆意于唐楷中的路子,以唐楷為基,以魏碑為輔,以間架正骨骼,以用筆出風神。在嚴守法度的前提下,注重抒情,在保持端嚴正大的基礎上賦予作品以鮮活靈動的色彩。東波的字,充滿了沉靜,點畫圓潤飽滿而不失于呆滯,字形內斂,方正古樸,無論是尺牘小品,或是萬千言巨制,總能氣定神閑,悠然自得,精致到一點一畫,氣貫于作品始終,給人以“臨水漫步,戴月聽禪”的清淳寧靜的感覺。東波的底子是歐字,然后下接明清,上追魏晉,尤其對樂毅、黃庭、十三行諸帖下過苦功。他始終遵循“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思維,努力使小字生出大氣象。這是他能在高手如云的全國大展中以小楷折桂的關鍵所在。
他們這次展出的作品,從藝術性而觀之,傳遞的是一種溫文爾雅、不激不勵、清新淡遠、中和自然的氣息;從思想性而觀之,所書文本,都出自傳統經典篇章,反映出他們的精神追求和社會責任意識。他們以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月出東斗,好風相從”作為展覽的主題,倒是十分貼切的。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希望德先、東波既要虔誠地向古人學、向經典學,又要虛心地向今人學、向時代學,向所有強于自己、高于自己的人學習。
兩人偕行,書路迢長。
楊明臣
2018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