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正是縉云縣仙都觀景好時節。我和夫人蘇玉玲應好友呂春壽邀請,乘快車只用6個多小時就飛馳縉云。落榻仙都鼎湖“軒之緣”農家樂客棧。
客棧朱老板待客熱情,剛進客廳,即被四壁掛滿的書畫吸引。“人間仙境一小屋,世外桃源八方客”;“鼎湖相逢皆為友,軒緣落坐全是仙”。頓悟自己已在仙境中。
朱老板請我們坐紅木茶幾前,親扮茶女,煮水泡茶端湯。

作者劉鳳君教授在縉云縣仙都石筍峰下好溪河邊
一杯黃茶送至我眼前,立即被茶湯的黃金亮色吸引和驚異,“哪來這么好的黃茶!”被震驚的心安耐不住自問。老板邊操茶壺,邊像講解員似的夸道:“這是我們縉云縣特產高山黃茶,因其湯金黃色早已名揚全國。”
我在全國許多地方也品過黃茶,包括皖西霍山黃芽、湖北英山黃大葉和湖南岳陽黃小茶等。但眼前所品縉云黃茶,高雅典貴,實屬夢境般的奇遇:
觀水晶壺中的茶葉,一芽一葉,形美婷婷玉立,金黃隱露柳綠,清澈明亮通透,恰似一株天工巧成的翡翠尖葉; 賞茶色,鵝黃光潤,獨顯黃茶金色之尊。更飽潤眼福,有目睹和田黃玉之美感;聞湯味,清新柔和,味美滋展,高雅香古,嚴然在百花叢中度蜜月; 品茶湯,味美口爽甜醇厚,清香柔和至善,獨特持久,黃金色澤浸心,唇舌敏覺黃金鈹的金滋金味。
這是什么條件釀成的大美黃茶?想盡快登高山茶園釋解胸中美意追問。

作者劉鳳君教授和夫人蘇玉玲在縉云黃茶場“軒黃”石碑前
縉云黃茶還有“軒轅黃茶”美名。早在遠古時期就已和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結緣。黃帝與炎帝和蚩尤,都是東夷華夏尊圣。黃帝統一華夏各部落與征服東夷,奠定中華基業。廣大南域,文化昌盛,黃帝巡禮良渚文明,恩澤廣眾。觀縉云山好溪水岸邊石筍奇峰,會天偉岸,鑄鼎盈丹,多次所練丹力不佳,聽地方老叟言,尋石筍峰南高山綠樹黃尖葉入丹,丹練成,福壽眾生。忽一日,天龍下降,黃帝乘龍化仙而升天庭,鼎破形池,石筍頂部天成鼎湖。
石筍峰下,好溪水流域,洞天福地,人賢山水惠暢。唐天寶七年,石筍峰繽紛彩云回旋,彩云所到之處歌聲悅耳,山水輝映。唐玄宗聞奏,即敕封為“仙都”。仙都群賢畢至,潤澤華光。軒轅黃帝護佑,歲月鴻運至善,永受嘉福。
第二天清晨,好友呂春壽和夫人趙祝蘭開車接我們去縉云黃茶園場參觀游覽??N云群山密集擁抱,山奇林郁,且溪水眾多,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稱譽。我們在盤來繞去的爬山路上漫跑。山高約700米,自下而上似是一個慢節奏的時間隧道,同一種花在山下與山上開放的時間可間隔半個月。從山下的各種小花到山中間的映山紅,再到山頂的紫藤花,一路草木招展,艷花笑弄客人。山上的草樹葉子就像我們北方人養植的蘭花葉擦過香油后那樣油亮翠綠,滿山紅花的芬芳濃香、各種各樣樹木的甘醇氣味和綠油如毯草地襲來的醒滋清風,還有那小溪潺潺流水、懸崖傾銀河般瀑布,更有秘隱林蔭和飛閑路間的群鳥戲語。一切盡和諧聞耳,目浴益心田。
快到山頂,忽一巨卵石碑矗立路旁,“軒黃”兩個大紅字奪視醒目,告訴我們已進入軒轅黃茶場。我們住車小憩,向山下猛回首,群山環抱千峰翠,萬谷云煙香襲來。再看我們漫爬的山間小路,如屈銀盤金細絲,彎蜓迴旋在花蔭林蔥間。
我們漫步山頂,天降福地極致。春末的正午,氣溫驟降至約18度,天高氣爽,格外宜人。

作者劉鳳君教授在品嚼縉云黃茶
縉云黃茶園不算很大,據一位副場長介紹,種植茶樹面積約2萬畝,年產黃茶20多噸。滿山的茶樹,隨山坡地形和面積大小自然種植成空擴的幾何圖案,株株油綠茶樹頂端,都又冒出金黃色茶芽。油綠與金黃相互映輝,這是極頂黃茶樹本色,室中壺杯品茶怎緣初衷。成群結隊或因地小落邦單影的采茶女,真如仙女下凡??上参绰渌椎鼗睒湎?,仍在仙境茶園中。
我們暢游在茶園中,一會兒舉頭環視美景,一會兒采摘幾朵金芽填口中品嚼,一會兒又甜語攏靠茶女合影。這才真是心底無私天地寬,唯有馨悅茶叢中。
山頂名茶都有兩個天時地利優勢:一是山高氣清,海拔高度多在600一800米之間,年平均溫度15一18℃,每天光照時間較長;二是士壤較豐厚松軟,且多是微酸性砂土。
縉云黃茶為什么和我見過、品過的其它黃茶不盡一樣,它有真正的純金色的黃葉、茶湯和唇舌感覺到的隱約金屬貴氣。我在觀察斜坡上的沙土時發現奧秘:這里的土壞和許多地方的不一樣,它是花崗巖石分化后的砂質土壤,不但沙土更疏松,而且含有微量的黃金元素,這可能就是縉云黃茶金質特點的秘密。

作者劉鳳君教授在聆聽采茶女講縉云黃茶的傳說故事
我高興地回到采花女中間,和她們親切交談。胸懷私念,想在語言交匯中得到她們的贈送。走近一群臉上稍現年輪的采茶女,看上去都在50一60歲間。一問驚人,她們竟然都在60歲以上,有一位已73歲高齡,看上去像50多歲的容顏和硬朗的身板。我問她們年輕的原因,她們都說不清楚,但都肯定的說,10多年來,他們每天都喝這里的茶。誰能想到,縉云黃茶還是時光記憶的克星,能養顏防老,年輕快活。
知心的話是開心果,三句兩語混熟了。我問一位和我年齡相仿的采茶女:“這里的黃茶這么好,你們當地人怎么發現的?”茶女好像很自豪又很世態老故的樣子,為我講起了一個傳說故事:
“山下我們村莊里像我這樣年紀的人都知道,我們這個地方種茶的沙土是有黃金的,才長出這么好的黃茶。很久以前,山下村里有一對年輕人相愛,小伙子叫姜青陽,小姑娘叫賀小蕙。小伙子家窮,父親早去世,他們娘倆相依過著苦日子,小伙子幾乎天天到這里山上撿柴挖竹筍,然后背到村里賣或換點糧食度日。村里姓賀的財主家,有一個與小伙子年齡相仿的姑娘,就是賀小蕙。小蕙長得很漂亮,小伙子姜青陽中等身材,臉膛曬得黑紅,身體很棒實。兩人從小經常在一起玩,大點后漸漸互相都產生了愛慕之情,算是青梅竹馬了。小蕙曾羞答答地和父親說明過她愛小伙子青陽,小伙子也托媒人登門提過親,但都得到地主老財的拒絕。地主老財得了一種病,經常頭疼,頭疼時眼睛還模糊不清口流水,幾次昏迷差點沒醒過來。用現在的醫學標準珍斷,應是腦中風。地主老財眼看自己閨女小蕙出條的漂亮,向村里媒婆表示,哪個小伙子如治好了他的病,他愿意把女兒嫁給他。有幾人登門為老財治病,均未見效。小蕙很聰明,她從幾個看病人開的藥方中得到啟示。時正值清明節,她把父親藏的金磚偷出一塊,沾水在磨石上磨了兩天兩夜。真是只要有恒心,鐵棒也能磨成針。經過兩天兩夜的水磨,金磚被磨碎成一碗金湯。她把金湯送到青陽手里,叫他趕快跑到山頂的這個地方,把黃金湯灑在這些零亂的茶樹根上。并告訴青陽,過半個月后來采茶樹頂梢的黃芽,煮水成茶湯給她父親喝。青陽如實照辦,半月后他跑到山頂,看到他灑過黃金湯的茶樹頂梢都長滿了金黃色的嫩芽,他采幾筐黃芽,天天煮湯給老財喝。沒過一個月的時間,老財病好了。老財沒失信,把女兒小蕙嫁給了青陽,并把自己藏的另外幾塊金磚作為嫁妝都送給了女兒。青陽和小蕙婚禮后的密月,十多天的時間都在這片地方度過。小蕙把父親給的幾塊金磚又磨成金湯灑在更多的茶樹根上。一直到現在,這片茶樹長出的新芽都是金黃色。為了紀念賀小蕙,我們附近村莊把這里的茶也叫金蕙茶。”

縉云黃茶園
她講完了,臉慢慢低垂到一邊,她激動了,我也眼角濕了......。再看滿山的金黃,開始是欣賞的追真求美心情奔來,現在又多了幾份沉
甸甸的懷舊尊故和敬畏心情。大家都沉思在尋古和現實美好的黃金夢境中,續了一段言語不能表達的好運之緣。
自古名茶生峰頂,
云霧疊翠日月星。
縉云茶土藏蕙金,
天道酬賜眾生勤。
2019年4月21日于縉云仙都
(作者:劉鳳君 山東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