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由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故宮歷代文物珍品展”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開幕,展覽為期三個月,同期還展出“中國古典家具展”和“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優秀作品展”,為北京市民春節期間的文化活動增加新的選擇,展覽期間市民只需持有效證件就可免費參觀。
當天上午,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副院長陳麗華,首都博物館副館長姚安、北京市東城區區長牛青山,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館長陳四光,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等共同出席了開幕式。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女士在致辭中表示:“故宮博物院是皇城文化的代表,也是北京古都神韻的靈魂所在,院藏文物涵蓋古今,品類豐富。但出于古老皇城建筑及展示空間的限制,很多文物精品都難以與觀眾見面,此次,選擇在春節期間,對外展示故宮文物珍品,希望給觀眾一次近距離與傳統文化接觸的機會,借此宣傳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展示中華民族輝煌璀璨的歷史文化。”
“故宮歷代文物珍品展”展出故宮精心收藏的120件珍貴文物,大多數展品是首度展出。這批文物包含從殷商時期到清末年間的代表性文物珍品,其中包括25件玉器、6件琉璃、23件琺瑯、6件漆器、10件金銀器、19件青銅器、31件陶瓷,其中不乏故宮的鎮宮之寶。據介紹,這批文物的編號非常特別,都是當時宮里的太監所做,證明這些珍寶從未離開過皇宮,是皇家珍藏中的精品。
此次展出的文物,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珍貴的青銅器,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古代的青銅器主要被制成禮器,用于各種祭奠、宴享等活動,縱貫展出的各時期的青銅器的鑄造技術、雄渾的造型、精美的紋飾,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更具有歷史研究價值。
看點二:精美絕倫的陶瓷
故宮博物院陶瓷藏品數量大,精品多,此次展出的珍品涵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表器型,觀眾不僅能欣賞到各個時代陶瓷的紋飾、工藝、釉色之美,更能從其工藝領略古代帝王的高雅生活品味和文化情趣。
此次展覽價值最高的當屬明朝洪武年間“釉里紅牡丹菊花紋盤”。明洪武釉里紅器裝飾以植物題材為主,其植物種類之繁多,內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時期所無法比擬的。
釉里紅瓷創燒于元代。釉里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它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制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所以名叫“釉里紅”。銅離子對溫度極為敏感,在窯爐中火候不到,呈現黑紅色或灰紅色;火候稍過,銅離子便揮發,從釉層中溢出,呈現特有的飛紅現象或干脆褪色,紋飾不連貫。
2010年,清乾隆“吉慶有余”粉彩轉心瓶拍出5.5億天價,粉彩的魅力何在?此次展出的《清乾隆粉彩九桃紋天球瓶》,是清代瓷器中的精品。該瓶屬清宮舊藏宮廷御用瓷器。此瓶運用渲染手法繪畫桃實,桃實飾彩濃厚,成功地表現出成熟桃實的嬌艷色彩,構圖疏密有致,形成葉有陰陽向背、樹有老枝新芽的效果,是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
看點三:吉祥“玉如意”
玉如意的發明及其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如意就已經成為帝王將相手中的喜愛之物了。從唐、宋、元、明一直到清代,對玉如意均極為重視,而且對玉如意的制作也是精益求精。乾隆皇帝也是個酷愛收藏玉的天子,對玉如意更是寵愛有加,展品《青玉如意》由乾隆年間江南最好的技師打造,上面所撰詩句由乾隆皇帝所作,和紳親自隸屬抄寫,極具歷史價值,其經濟價值更是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