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黃娜囑我給她同為畫家的父親黃云先生的畫作寫上幾句,講了好幾次,卻一直下不了筆。因為黃云先生知后給我出了道命題作文,謂之“堅守傳承”。我苦于文學素養的先天缺失,更源于我對中國美術史知識近乎空白,中國畫的傳承從哪講起,劃段歸史哪是我等凡人之能,這是我面臨的“一難”;二來“堅守”深徹無底,如何理解,謂之“二難”;此外,傳承除了“堅守”以外,以我一貫以來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似乎又該有點別的詮釋。躊躇輾轉,思來想去,中華文明史五千年長河都回溯了,未來幾萬年星球際會也憧憬了,還是不甚清晰,此為“三難”。驀然間,傳承不就是將黃云先生的生平與畫作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尋覓丹青史實,筆墨蹤跡嗎?堅守不就是昨天歷史的印痕是什么,如何有規有矩;今天表現的形式是什么,如何不負時代;明天藝術之路向何處去,如何日月同輝?梳梳理理,透視黃云先生的畫作,見微知著,不是同樣可以向讀者傳達出“堅守傳承”的歷史意識么?
一、師承:昨天的黃云
眾多關于黃云先生的生平介紹都講到黃云生于京華,自幼天賦聰穎,年少間攻讀美術學校,根基甚深,加之后天努力,勤奮好學,先后師從李苦禪、李可染、潘天壽、許麟廬、張正宇諸大師耳提面命,筆端指點,使得黃云深得大師真傳,黃云擅長大寫意花鳥和山水,畫風清新儒雅,其作品先后多次在國內外展出,《雨后清菡圖》、《神仙伴侶》被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收藏,《春》藏于全國政協,且更有多幅畫作作為國禮贈送他國首腦和政府要員,先后出版多部專業畫冊、畫集,深得藏家和讀者喜愛。

《雨后清菡圖》
黃云先生的巨大成就,固得諸大師教誨,但更源于先生對先人的追逐。我觀黃云先生畫作,一花一石,一舟一魚,分明透視濃濃的古意,“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既是堅守必須遵循的不二法門,更是后輩們的精神家園。宋元明清的花鳥畫傳統,通過看得見脈絡基因或看不見的遺傳密碼,傳遞給黃云,遠及青藤老人徐渭的不拘,更及八大山人朱耷的灑脫,又及板橋先生鄭燮的剛勁,你在黃云先生的畫作中絕對看得見故人們留給他的紙上春秋,而近現代的齊白石、李苦禪等先輩的印痕更是在黃云的畫作中更是處處可覓。

《墨葡萄》
更讓人記憶深刻的,觀黃云先生畫作筆墨是古樸的,形式也似乎有章可循,充斥著其深耕歷史的傳承。你看他的《墨葡萄》,自題文人花鳥,化作黑白世界,沒了紅綠青藍的塵世,卻有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墨色淋漓中,是天地間最絢爛的色彩。這種獨白,分明是內心世界厚重心跡表達。你再觀他的《塘荷圖》,從來湖上勝人間,遠愛浮云獨自還,孤舟塵天見心地,寥寥一水荷中仙。古境禪意,遠山帆影,你是不是已將心緒化為了縷縷佛塵,在黃云的畫作中,幻覺追隨著先人的足跡,在歷史的長河渺渺而去。
二、自我:今天的黃云
傳承,要求在新人的手中不要切斷了歷史的河流。堅守,意味著要穩穩地扎根于文明厚植的沃土。然而堅守傳承不排斥自我。觀黃云先生畫作,偶有宏幅巨制,更多盈尺小品,但每幅作品無一不讓人感到他的用心、靈性、氣質、藝術素養和功力躍然紙上,有傳承,有發展,更有自我。
看黃云用筆,一點,一線,一面,圓潤古樸,蒼勁有力,入紙三分。寥寥數筆,或橫或豎,或曲或直,可以是魚,可以是帆,可以是山,可以是石。但一筆一劃,用筆極其吝嗇,以致多一筆即為繁,少一筆即為虛。看黃云用墨,古云“墨分五色”,但黃云的墨,何止五色,焦黑、濃黑、清黑、淡黑、墨暈、墨染、墨跡、墨痕,硯邊墨水一體,筆下化雨為霧,巴山夜雨,湖光瀲滟,點圓成睛,盡顯功力,數尺長卷,不著一色,但遠近疏密,厚黑,虛無,具象,我行我素,煙云形體盡在胸壑中,筆端下飽含著他對生活濃濃的眷戀情懷,墨色中,盡顯他的藝術才情。

《春》
不僅僅是黃云先生的筆,他的墨,更有他苦心經營的畫境筆意,無論是魚蟲花鳥,抑或山石水景,蓬勃生機,暑去寒來,春華秋實,豐盈酣暢,透視著自然之美,人文之趣。作者仙風道骨,觀者心曠神怡。盡顯黃云的文化素養,筆墨之靈,春秋之志。

《神仙伴侶》
他觀魚,能知魚之樂,否則何來吾觀魚,樂在不言中,靜立魚前,心與物化,隨魚而察大千之妙,自適其適,魚在水中游,入畫亦成仙,多有詩境。他寫翠鳥,只為尋找那渺若云漢,風姿綽約之境,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多有禪意。他繪蘭寫心,畫壺可品,無一物中無盡藏,虛實和吉祥,葫蘆與福祿,平常物無機心,無拘無畏無思量,自由自在自無言,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黃云在堅守中淅淅瀝瀝,盡顯自我,在傳承中不拘一格,獨樹一幟。
三、創新:明天的黃云們
堅守不等于固封,傳承不等于不發展。時代在變,追求在變,形式也要變。君不見,當今世界,千變萬化,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彩虹當空舞,豈是黑白世界可以表達。
筆墨當隨時代。觀黃云先生畫,我們感受美的歷程,經受古風的傳承。而蕓蕓的黃云們,除了堅守,有了傳承,時代更呼喚著創新。歷史是創新的源之水,創新是文明的接力棒。中國畫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變與不變卻一直是藝術界喋喋不休爭論的話題。筆墨紙硯若是昨天的世界,今天點、線、塊、面則是筆端的延伸,五彩斑斕則是對墨的傳承。平面的,立體的,架上的,可視可見可觀可聞的藝術表達,正在最大限度地改變著人們對傳統藝術形式的認知范疇。
筆墨當隨時代。觀黃云先生畫,我們想到了堅守,但傳承卻需要萬象更新。水墨、淡彩、重彩、寫意、工筆表達了中國畫外在形式的展延,而具象、抽象、立體、夢幻則更充分地呈現了藝術世界內涵的絢爛。怎么樣用層層疊疊豐富的想象,魔幻般更加燦爛的藝術語言去謳歌這個偉大的時代,大千世界期待著未來的黃云們!

黃云,原名黃家健
1941年生于北京
1958年拜藝術大師李苦禪先生為師,后又求教于潘天壽、李可染、許麟廬等著名藝術家,擅長大寫意花鳥畫、山水畫、尤其是熱帶魚
畫風清新溫雅、筆墨酒脫,尤其是多姿多彩的神仙魚作品極富情趣
精美的藝術造詣深得人們的喜愛,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沈鵬先生及著名紅學家
學者馮其庸先生都曾為其寫評論文章于報刊
他曾在美國及日本多次舉辦畫展,受到好評
1997年全國政協代表團訪問泰國時將黃云所創作的畫作《雄鷹圖》作為國禮贈送與泰國國王
他創作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國際畫展
1982年《墨荷》被福州美術館收藏
1990年亞運會《雨后清函圖》《神仙伴侶》被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收藏
1992年《佳果圖》《清涼世界》《紅梅》等二十余幅作品被日本中國現代水墨畫美術館收藏
1996年《春》被全國政協收藏并出版于全國政協藏畫集。1990年作品《海棠雙鴨》被日本國王森然紀念館收藏
作品先后出版有《正宇書畫》《怎樣畫好小品畫》《黃云畫選》《怎樣畫熱帶魚》《當代書畫家黃云作品選》《黃云畫集》等十余種。
現為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花鳥畫研究會理事。
近一兩年,黃云先生受邀參加了"美麗鄉村"的一些相關活動。
張紅宇,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院聘畫家,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理事,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兼即教授,中組部師資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