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遇到一些時尚前衛的畫家炮擊傳統的畫,說傳統畫以經不能屬于藝術了,不能登繪畫殿堂了,意思就是傳統的東西已經退出繪畫舞臺了,他們以國際大師的身份,談現代繪畫才是真正的藝術,所以大肆宣傳、炫彩,以彰顯自己的文化界地位。
另一種聲音就是來自傳統的一些權威畫家,一些老字號資質的,他們說——這些學院派的人,根本就不懂筆墨,更不懂中國繪畫。
這是兩種思潮,兩種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兩個觀念不斷的沖突,不斷的抨擊,直到今天……
學院派的在畫壇行是緊鑼密鼓的宣傳,在不斷的否定傳統的東西同時,大力主張西方的抽象、創新的東西,認為這才藝術,才是是藝術國際化。
反之,傳統的畫派堅決否認學院派,認為他們不會畫畫,學院派根本就不懂繪畫,不懂得筆墨,一些傳統深厚的知深人士對學院派也是持之以鼻。
這兩個觀念不斷的沖突辯駁,我對這兩個觀點,任何一家都不持贊同態度,中國人講中庸,我不是中庸,但我覺得這兩個觀念都是有失偏頗,為什么呢?光是有西化東西,沒有傳統的功底,舶來之物只呈現一時,不能長久,世界一體化,若沒有民族的東西,這種藝術就將為世界同化,也就沒有了中國藝術的真正事量。沒有重量,沒有厚度,沒有淵源的,這樣的藝術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我們的生命還要探索追隨源頭,我們藝術更要追源,我們藝術需要尊嚴,國畫尤其是這樣。
從另一個角度看,只堅持傳統否認學院派的創新也是不對的,因為國畫也需要接受一些好的繪畫元素來發展自己,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的經濟,日益發展,終將在國際這個舞臺上走向更廣闊,所以我們也要站在更高角度看國畫發展的趨勢,西方的繪畫的一些好的東西,一些美好的因素,我們需要拿過來去豐富我們的國畫,讓我們的國畫更有內涵、更美、更有新的形式、更有時代的氣息。
所以我認為,這兩家學院派也好,保守派也好,什么派也好,都要站在一個歷史的角度去看待中國畫,不能因一時自己私見或者以自己的角度來自私的認為,要把中國畫放在一個歷史的、國家的、民族的角度來看,來發展它,藝術不要一己之私,或者為了什么目的,炒作也好,刷存感也好,中國畫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去狹隘的分析,這絕對是錯誤的,個人永遠不能凌駕于民族之上!
愿國畫藝術在未來的進程中,走向更大的舞臺,走向更廣闊的舞臺,邁向更高的臺階。
題外話——為了我們這個民族藝術,我們應該好好愛它,珍惜它。金錢可以買來畫,但買不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