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就有愛玉的傳統,常以玉喻德,稱贊君子“溫潤如玉”。無論男女皆愛佩戴玉飾,有“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的說法。古時認為玉是有生命的,與佩戴者心意相通,能為佩戴者趨吉避兇。現代醫學則認為,天然玉石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質,由于佩戴手鐲等掛飾時是直接和皮膚接觸,且大多天然的玉石都有裂紋,可以吸收人身體的體液,增加折光度也就是玉石的水頭。而玉中的礦物質也會進入人體達到養身的效果。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非同一般,對玉的運用更是具有創新精神。在08年北京奧運會時就突破傳統獎牌材質打造鑲玉獎牌。獎牌創意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獎牌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將象征尊貴和美德的金和玉組合,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以玉比德的價值觀、榮譽觀。
愛玉之人,賞其容,喜其質。因此和田玉以其細膩光滑的質地成為愛玉之人珍藏的首選。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好的玉石一定要經由好的雕刻師精心雕琢,才能綻放它最美的風采。在眾多的玉雕師中,海派新秀穆宇靜在業內就有不凡的造詣,與多位專業玉雕師將海派風格與和田玉古典淳樸特質相結合,創作出眾多富有藝術氣息的上乘之作。她所創建的琢藝軒玉雕工作室就以“唯美、唯藝、唯精”,大巧不工的設計理念獲得廣泛認可。其和田玉作品多次獲得各類獎項,穆宇靜老師的龍鳳呈祥對鐲就在2012年中國玉(石)器獲得了“百花獎”金獎。
“麻姑獻壽”是中國傳統的玉石雕刻題材。穆宇靜為了在雕刻上能有創新,花費了諸多心血。人物刻畫生動傳神,充滿了動態感和輕盈感,在造型上以優美的弧線為根基,巧妙的利用了原料的形狀,將麻姑身披飄帶,腳踏祥云,帶著靈芝酒前往瑤臺為王母祝壽的故事刻畫的淋漓盡致。再加上所用和田玉色白,猶如凝脂,柔潤光滑,給人素雅安和之感。可以說刀筆行走之處,既出行云流水之勢,又現端正莊嚴之氣。是眾多愛玉之人爭相珍藏或贈送親朋的上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