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支持,中國農業大學等主辦的《中國縣域歷史長卷一四大直轄市及臺灣卷》書法作品展,已于2024年4月3日在北京中國農業大學文化藝術館開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為《中國縣域歷史長卷》題名。

書法長卷,一般指書法作品橫幅很長,可以幾米、十幾米,甚至幾十米。而吳曉,融真、草、隸、篆4種字體書寫的《書法長卷》總長近300米。長卷涵蓋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和寶島臺灣省計108個市(區)、縣縣域歷史。總計約16萬字的書法作品,展示了我國四大直轄市和寶島臺灣省的歷史沿革、歷史遺跡、歷史名人等珍貴史料。

《中國縣域歷史長卷》挖掘和闡發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凝聚了中國人民數千年歷史文明積淀和生生不息的奮斗精神,彰顯了華夏民族世代傳承的文化自信,是中國人民歷史情結和家鄉情結最厚重的寄托和最震撼的詮釋。16萬字《四大直轄市及臺灣卷》是創作者吳曉先生歷時3年,繼先后完成山西卷、陜西卷之后的又一部書法巨著。

吳曉,原名吳沼勇。1970年12月生于山西芮城,資深編輯、詩人,歷史和書法的癡迷者,書法評論人。吳曉從事文字工作30余年,作品具有濃厚的文人情懷和書卷氣息,頗具廟堂氣象。其榜書厚重大氣、蒼勁雄強;楷書則險絕靈動、嚴謹瀟灑;而行草則行云流水、和諧自然。吳曉撰寫的《中國縣域歷史長卷》開辟了中國書法新的格局和領域,先后有多位知名人士對其高度評價,并為其題詞題字。

在開幕式現場,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表示,《中國縣域歷史長卷》為當代書法創作帶來很多啟示,中國書法創作不能只追求技法層面,而應該在作品本身的文化內涵上下功夫;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竹村對中國縣域歷史長卷評價說,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具有很大創新,對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縣域歷史長卷一臺灣卷》作者吳曉以濃烈的家國情懷,以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精湛書法編輯書寫了臺灣自古與祖國大陸血脈相連的歷史事實。它通過記載臺灣省各縣、市的歷史沿革、歷史遺跡和歷史名人等珍貴史料,全景展示了祖國大陸和臺灣各族人民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與侵略者、殖民者及臺獨分子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經歷,再現了臺灣寶島自古以來屬于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充分展示了中國歷代政府對臺灣行使主權和管理權的真實歷史。


吳曉回顧早于2020年10月在山西圖書館展出《中國縣域歷史長卷一山西卷》時說,原中央國禮藝術研究院院長吳向明曾評價說,文采與內涵俱佳,新穎與生動兼備,書法和史料生輝,昭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中央美院書法學科博士生導師辛希孟教授評價為,中國縣域歷史長卷將國粹書法和地域方志史料相結合,是一個了不起的新創舉,它必將載入史冊。吳曉作品被國家發改委、山西省圖書館、社會名流及收藏機構競相收藏。


“書者,初以結體論之,次以章法論之,再以氣韻論之,最后以情懷論之。結體能品風貌,章法足以傳神,氣韻可生逸品,唯真摯情懷方能傳承千古也,”這是吳曉對當前書法家們的獨有見解。他認為,一味追求線條、章法、布局的極致,在內容上沒有創新,缺失思想和靈魂的拷問,書法作品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文化屬性。

只有弘揚國粹、傳承書法與地域方志文化相結合才能留住炎黃的根脈,這兩條缺一不可的傳承國粹記載文明讓吳曉決心,繼續用余生精力去完成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2845個縣域的歷史文化編寫工作,用國粹書法記載縣域新文明,為國家和后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歷史印記。
(中國國情網 圖文/戴軍 劉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