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于1995年10月在北京首次舉行,作為國際錢幣界知名展會,中國人民銀行在每屆舉辦前均以熊貓加字幣的形式發行一枚紀念銀幣。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 “2007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以下簡稱“2007年錢博會銀幣”)一枚,這是中國首枚以國際錢幣博覽會為主題單獨立項、設計、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以該枚幣為標志和龍頭,真正意義上誕生了以錢幣博覽會為系列主題的紀念銀幣。
由于受到尺幅限制,錢幣不像其他藝術形式那樣有著開闊的演繹空間和余地。2007年錢博會銀幣也不例外,要在方寸之間總結錢幣博覽會的歷史、展望它的未來,并充分考慮到國際概念,對錢幣的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錢博會銀幣作為單獨立項后的首枚,該系列的龍頭,它的立意方向和設計構圖對整個錢博會系列銀幣起到了總領作用。
從這枚銀幣的圖案布局上看,是典型的圓型方孔形制。中國的貨幣史悠遠而漫長,秦統一中國后,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通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采用這樣的形制布局,有著深遠的意味,一則應題,為錢幣博覽會而發行;二則寓題,充分展示中國貨幣史的深厚底蘊。

2007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正面圖案
2007年錢博會銀幣正面圖案為象征錢幣、地球的點線裝飾,中央的方孔內嵌2007年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的主題標志,地球儀置于右下側,寓意借助于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這一國際平臺,全世界的泉友可了解古今中外不同錢幣的藝術內涵和人文意義;特有的點線裝飾,又能透露出一種強烈的時代風格。

2007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正面圖案簡潔而有現代感,背面圖案則是立意之“核”:中國春秋時期布幣與古希臘錢幣圖案相互對應,襯以方孔制錢造型。布幣是中國東周時期的青銅鏟形貨幣,春秋晚期出現,戰國中期后廣泛流通。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通行。由于形制非常獨特,是非常具有東方古典色彩的錢幣。貓頭鷹是古希臘神話中雅典娜的圣鳥,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智慧。著名的雅典貓頭鷹幣出現于公元前550年左右,流通上千年,也是古希臘文明的表征。西方的貓頭鷹幣和東方的布幣分別于左右組合在方孔兩側,兩種貨幣文化、兩種文明互相呼應,而最終被包容于象征“錢幣”的外圓方孔形制中。
立意深遠,用筆含蓄是這枚銀幣的最大特點。構成圖案的錢幣以及“方孔兄”,是我們很熟悉的形象,但在表現手法上別出心裁,將錢幣博覽會的文化內涵隱含于圖案之中,既彰顯了中國貨幣文化的悠長厚實,充分凸出了錢幣博覽會特有的國際性、交流性,含蓄造境更顯東方韻致。這種表現手法也成為錢幣博覽會銀幣系列的“韻腳”。(供稿:江西贛銀科貿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