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研究報告(2010)》指出,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的兩大瓶頸——鑒定與評估將要破題,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誠信體系建設將要加速。
《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是由文化部相關部門發布的、成系列化的具有政策性導向的研究報告,由我國著名藝術品市場研究專家西沐統籌并主筆?!栋灼窂?個方面全面、系統而又深入地探討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態勢,闡述并揭示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兩大核心難題——鑒定與評估將要破題,這預示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正在加速發展。
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過程中保險、托管、確權、鑒定、評估、定價等問題沒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多且亂。特別是在鑒定與評估問題上,這個問題尤其突出。
《白皮書》指出,在評估體系的建立方面,首先要盡心研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藝術品評估體系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既體現專業化與權威性,又便于監管,且能方便服務市場的評估體系。在進行價值評估的過程中,價值評估是基礎,資產評估是重點,中國藝術品市場定價是關鍵與核心。在定價與評估之前,對藝術品的保險、托管、確權等問題也要很好地進行解決,它們和定價、評估一起構成了一套科學規范的流程。因為藝術品價值具有多元化,其價值的發現過程也具有復雜性,這就決定了對其評估與定價具有復雜性與難度,特別是在我國藝術品市場尚未建立起新的價格機制之前,這個問題的難度是我們必須面對并給予充分預計的。
在鑒定科學體系建立方面,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探索,目前,已基本上解決了相關的的架構體系與知識點,專家已經建立起了“藝術鑒定(經驗鑒定)+科學鑒定+科學規范流程”的鑒定方法架構,并已成型。重要的是進一步整合與系統化、實用化,所以鑒定問題在經歷不斷的探索后,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定價機制的建立,價值分析與評估是基礎,市場價格是重要的參考,核心是建立一種能整合價值評判標準與推動市場定價資源的市場機制。這種市場機制的建立一方面依賴于市場體制及其體制的推動,另一方面更要依賴于政府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當然,文化環境及相應的市場環境的培育也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建設以價值為基礎,以市場為主導并建立在市場機制基礎之上的發展機制。
站在民族文化復興的戰略高度上重視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就能夠有效地擺脫短視行為,走出一味依靠民間力量的狹小圈子,才能使藝術品資產化運作更加規范化,更加協同公共藝術政策,并且能夠在體制上有所創新與探索。
首先,體制創新與探索要以制度經濟學為理論指導,建立一個由政府引導、風險可控、按市場規律引導和規范藝術品市場交易行為與方向的、有自己商業模式和系列政策相配套,并輔之以高科技手段、金融衍生工具運用為一體的、適合大眾參與的新型藝術品交易市場體系,以避免資本進入市場后的非理性行為。
其次,要規范與發展中國藝術品資產化的市場體系建設,在環境的優化、標準的建立、評估體系的完善、交易渠道與平臺的建設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進步,為藝術品資產化打下基礎。金融業的支撐對于成熟的藝術品市場必不可少,金融機構的發展也會因為藝術品的介入而更加多元化。因此,要將現代金融業的經營理念與技術引入藝術品投資,摒棄不規范的做法,重建藝術品投資的運作流程和價值鏈,為藝術品資產化體系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藝術品市場在發展過程中,誠信危機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關鍵問題,而信用體系的缺失是問題的核心,所以建立征信體系是突破藝術品市場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因此,日益要求藝術品市場也需要建立對從事藝術品活動各環節的機構或個人的信用信息,在藝術品市場交易時,交易的雙方都能很公平、很客觀地獲得對方的誠信度,以保證藝術品交易的可靠。
“中國藝術品市場以征信體系為核心的誠信體系的建設,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做大、做強的最為有力的支撐。誠信機制的缺失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白皮書》主筆西沐表示,誠信危機成為制約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最重要的瓶頸,已嚴重制約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在藝術品的實際交易、收藏的過程中,藝術家包裝炒作、人為造勢,藝術品拍賣機構假拍假賣,甚至藝術品鑒賞家和鑒定家也受金錢之誘惑,任意左右藝術品價值、價格,這些都是缺乏誠信的表現,出售贗品、偽劣藝術品,藝術品的信息所披露的不完善等問題,都可以歸因于藝術品市場誠信機制的缺乏。目前,可以說,信用制度的缺失已成為制約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應予以充分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