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賞玩印石的人群越來越多,價格也被炒起來了。如壽山石中的汶洋石,4 年前一方不過五六百元,如今要兩三千元,漲了六倍多。印石收藏與印章收藏成為了中山這兩年來相互發展的門類。
印石無論產于何地,都應以老坑為好。老坑的印材歷年經久,所以石質必然縝密,擇印石在透明勻潔的前提下,應以分量略重些為好。有些“輕量級”印石,即使再透明再細潔,也不足為貴,而且為野礦、新坑無疑,收藏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四大印石是收藏重點
“目前印石收藏主要有四大類,壽山石、巴林石、青田石、昌化石。”省收藏家協會理事寒秋先生介紹,“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壽山石。”
他介紹說,壽山石產于福建省福州市壽山鄉。若含有其他成分的則呈五彩顏色。質地好的壽山石表面一般呈現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澤,絕大多數都有滑膩的手感。把壽山石再細分,可分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共60多種。其中,田坑石簡稱“田石”,產于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靠深挖田土收集而來,最為稀罕。水坑石產于坑頭占山麓,因礦脈很陡,易生成晶凍類珍品。多呈透明狀,光澤好,質細膩。山坑石礦布10多平方公里,產品極多,質地差異較大,變化也復雜。
而青田石產于浙江省青田縣。色彩豐富,花紋奇特。以“葉蠟石”為主,顯蠟狀,油脂、玻璃光澤,無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質地堅密細致,是中國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種。昌化石產于浙江省臨安昌化鎮。昌化石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昌化凍石中有“血”者則為上品“雞血石”。所謂雞血,實際上是石質里含有朱砂成分。巴林石屬天然原石,其分類沒有壽山石那樣復雜,按照質地分類,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其他一些叫法則多從壽山石石種稱謂而來。
“孔雀石,因碧綠堅硬,也開始成為印石新寵,升值的空間大,但相應會慢一些。”收藏界的周先生補充道。
■藏家選石辨石心得
市場上存在不少以假亂真或是以次充好的印石。
寒秋先生說,買石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手電筒。賣家拿來石頭時,往往會在石頭上抹點橄欖油之類的潤滑油,稱是保養石頭。但是,這樣的做法會掩蓋了石頭本身的缺陷,抹了油就看不出裂紋。而手電筒能將抹油的石頭看個究竟。
此外,寒秋先生還提醒,在眾多的印石中,雞血石屬于比較容易仿造的一類,市場上的仿品數量非常之多,并且效果逼真,不是行家確實不易辨認。寒秋先生說,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用打火機火苗燒一下,如果發出特殊的氣味,就肯定是假的,因為真正的石頭是燒不出異味的。這種方法,對辨別合成材料制作出來的假石尤其有效。還有的情況是用雞血石碎成小石,再摻以化學物合成物質,最后制作成顏色亮麗、體積碩大的“雞血”。遇到這種情況,要分辨就必須靠眼力了,如果是普通的玩家,拿不準的時候就不要盲目作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