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20日,《千古風流人物——王為政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精選了著名畫家王為政先生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示了他辛勤耕耘數十年的藝術成就。
王為政自少年時代師從畫家尚連璧先生學習素描,打下堅實的造型基礎,先后以優異成績先后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得到雷圭元、龐熏琹、張振仕、吳冠中、衛天霖、李苦禪等藝術大師的直接教誨,凝聚積淀了多方面的藝術素養,中西繪畫均具實力。大學畢業后進入北京畫院,專職從事中國畫創作。他青年時代的作品《毛主席與李四光》、《周總理與李四光》由新華社發通稿,一夜之間幾乎覆蓋了全國所有報紙,家喻戶曉,之后,又陸續創作了表現張志新身陷囹圄仍執著求索的《思想者》,陳毅元帥胸中自有雄兵百萬的《從容談兵》,為萬里長城的監造者樹碑立傳的《公子扶蘇》,抒寫項羽烏江自刎之際與戰馬之間繾綣悲情的《霸王與烏騅》,等等,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此次展覽精選了王先生各個時期的佳作,既有早期代表作品,又有近年來陸續推出的文化精英肖像系列,和剛剛完成的大幅新作《老夫聊發少年狂》、《二泉映月》,以及一些山水、花鳥作品,令觀者得以比較全面地欣賞畫家在不同時期、以不同藝術手段、處理不同題材的筆墨風采。王先生擅文學,工詩詞,與繪畫作品相輔相成的詩詞佳作,也是此次畫展新穎、獨特的一大看點。
畫家王為政簡介
王為政,字北辰,江蘇豐縣人,1944年5月5日生。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俄羅斯美術家協會榮譽會員,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幼年隨畫家尚連璧先生學習素描,打下堅實的造型基礎。1960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中,1963年畢業,并考入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師承吳冠中、李苦禪、衛天霖等藝術大師,中西繪畫均具實力,1968年畢業。1973進入北京畫院,專職從事中國畫創作,兼擅人物、動物、山水,有“畫破三界,文武昆亂不擋之譽,青年時代即以《毛澤東與李四光》、《從容談兵》等主題性創作馳名畫壇,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曾先后在美、日、新加坡、瑞士、意大利等國舉辦個展、聯展及學術交流,作品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天安門、全國政協及國內外多家博物館和收藏家所收藏。曾獲多種獎項,1997年中國文聯、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壇百杰獎章;2006年榮獲俄羅斯美術家協會授予的終身藝術成就獎勛章并被聘為俄羅斯美協榮譽會員;2010年上海世博會聯合國千年目標主題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國粹藝術卓越成就獎。生平和成就載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等大型辭書。
又擅文學,多次獲獎,出版有《中國作家經典文庫·王為政卷》、《撫劍堂詩詞集》等多部作品,并有英、法、德等文版行世。
由理入情——王為政的藝術實踐
吳冠中
百花盛開的季節,游人賞花,陶醉色相,品評風骨。園丁心里明白,哪些花有色無香,哪些花朝放夕謝。
王為政藝術之花的成長已經歷了久長的歲月,適應著寒暑的變化,抗拒著寒暑的摧殘,終于日見豐茂。他在學生時代就肯鉆研,掌握了堅實的寫實能力,且善思索,在創作中苦吟。那構思或立足于題材內容,或偏于文學的意境,也曾用他造型的技能來為“題材內容”服務。正由于他兼取中、西繪畫的技法,在構思和造型兩方面都具實力,因而他的作品在展出中常得好評。
人們往往出于欣賞繪畫的目的,而不是要受教育才來看畫展,美術的社會功能只能是:寓教于審美。王為政愛抒情,在創作中,他視抒情為第一要素。但是,在“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的時代,他和眾多的美工作者一樣,在創作中受到壓抑和限制,不能隨心所欲。他在主題與構思中安插“抒情”,苦苦經營有情、有理,又在政治上站得住腳的“完美”作品,他的青春年華就奉獻在營建這種“完美的大廈”中。由于人物畫在種種限制下總難盡情,他便寄情于尺幅小品,頗有影響的《小熊貓》這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今天中國藝壇呈現百花齊放的好光景,王為政的興奮和激動是可以想見的,抒情性逐漸在他的作品中起主導作用。他長期刻苦鍛煉的造型能力和圍繞主題的刻意構思并非無用武之地,但造型藝術中抒情的表達更須依靠形式美的語言,畫家王為政面臨著新的課題。在王為政的創作歷程中,明確地看到他從“營建”一步步走向抒情,逐步在探索并掌握形式美的規律。
王為政早已是北京畫院的專業畫家,作品常見于各種展覽會和報刊,近年來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出版畫集,日益引人矚目。我作為他的啟蒙老師,祝他前程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