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書畫研究院 祝人良
當今中國已進入了一個多元的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思想、各種觀點不斷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并沖擊著五千年的中華文化。


就國粹中國書法而言,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復興,隨著各種展覽、比賽的興起,尤其是以中國書協為代表主辦的各類書展的展開和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中國書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各種流派競相媲美,各類人物粉墨登場。什么傳統派、現代派、學院派、新古典主義、書法主義、流行書風等等。誰都說自己代表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誰都說自己是主流書風。但到底什么是主流書風?我以為:這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方向問題。下面我想就主流書風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悟與見解,供學術界研究參考。
流派紛爭的當代書壇
當代書壇,書法展覽此起彼伏,書壇人物層出不窮,書法流派紛爭激烈。傳統派反對、唾棄現代書法。他們厭惡這種不講傳統功底,似書非書、毫無美感的丑書作品。認為現代派是在糟蹋漢字。而現代派則要竭力破壞書法固有的本質,完全去其繼承的印痕,而去實踐一種書法與非書法之間的自由沖動的書寫過程。他們視傳統派為“保守主義”,不思改革,墨守成規。隨著流行書風的不斷涌現,書壇更是一片熱鬧。上海的“海派書風”、浙江的“江南書風”、四川的“巴蜀書風”、廣東的“嶺南書風”等等爭奇斗艷;從廣西現象到敦煌風,從二王經典到中原書風。地域特色的風暴一次又一次的席卷中國書壇。更為激烈的是藝術院校的加入,使書壇更是驚嘆不已,學院派橫空出世、旋即在書壇刮起了一股“學院派”流行書風,憑借高校固有的學術地位和理論導引,也迅速云集了一批大學生群體和追隨者。當代書壇真像戰國時代,七國爭雄,戰伐攻和,所不同的只是:一個為“武” , 一個乃“文”。
這么多的流派、書風各有己見,各有群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創作骨干,都有自己的領軍人物,也都有自己的理論體系。誰都說自己代表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誰都說自己是主流書風。我覺得流派紛爭在給當代書壇帶來繁榮的同時,也使書法界一片茫然。有人感到很好、有人感到很差、更多的人則覺得看不懂。于是,書法向何處去?書法發展的方向在哪里?已成為書法理論界和領導層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主流書風定方向
書法界的流派紛爭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這是中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現象,是書壇繁榮的標志,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在書壇的具體實踐。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如何在這流派紛爭中梳理出什么是主流書風,主流書風應具備那些特征。
根據我的長期研究和分析,我認為主流書風應具備三個特征:一是必須有深厚的傳統功底,數十年的長期苦練和積累;二是在傳統基礎上潛意識的自然創新,而不是有意識的、做作的創新;三是符合極大部分人的審美情趣,而不是極少數人和部分權威或評委的口味。
這三個特征是檢驗書法作品是主流還是非主流的試金石。我這樣說并不是要否定近三十年來評選機制的合理性與可信度。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界定主流與非主流是大范疇的概念,是宏觀的,而評選則是微觀的、局部的。主流書風是在宏觀上確定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評選作品則是在特定時期、特定階段、一批特定評委喜好的書風,是一個時期的產物。
有了這三個特征,我們就有了界定主流書風的依據,就可以在流派紛爭的當代書壇梳理出主流書風 :它就是既能繼承傳統經典、又有自然創新的雅俗共賞的一路書法。我給取其名為“承新書法”。意含在繼承傳統上又有創新的書法。我覺得:傳統書法是我們的經典,必須毫不含糊地予以繼承。然后,傳統書法如不創新,也必將失去其生命力;而現代書法則是受國外美學新思潮影響的一批前衛書家不甘于固守傳統,思變革的一種探索性書法,故只能作為一種支流存在;其他的各類流派書風也由于其局限性和不成熟性,也只能作為非主流書風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承新書法”應是我們當代中國書壇的主流書風,也應是代表中國書法發展的正確方向。
書風并存興書壇
有了“承新書法”這一主流書風后,是不是要放棄現代派、學院派、書法主義和其他流派呢?不是的,目前存在的各種流派、書風不但不能放棄,而且還要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我的觀點是:應該以更大的包容心去對待流派、書風,因為我們泱泱十三億大國,各人的審美意識、審美價值不盡一樣,各人有各人的愛好。每一流派、書風周圍都有一批喜歡的群體,不能強求一致。我們應把它看成是新時期書法要突破傳統、要發展變革的一種探索、一種形式、一種新生事物。不應該輕易的去否定它、扼殺它。各流派之間也應提倡百家爭鳴,而不是相互爭斗。至于傳統書法的堅定守望者,我們應表示深深的敬意,因為在當今的評選機制下,傳統書法并不得寵,他們不趕時風,不期待作品能入選獲獎或取得各種美麗的花環,仍毫不猶豫地守衛著這塊傳統經典的陣地,實在難能可貴。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書壇需要有經典的磐石,也需要有包容的胸懷,更需要有明燈的導向。我總結了三句話:堅守傳統經典、并存流派書風、突出承新書法。只有這樣,我們中國書法才能從迷茫中走出來,書壇才能繁榮和諧、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才能無愧于我們的時代和人民。

附:書法家祝人良簡介
祝人良,字枝海,浙江紹興人。中國著名書法家,中國書畫網總編、中國書法網藝術總監、蘭亭書畫研究院院長。早年師承方介堪先生,后得劉旦宅、王伯敏等大師指授。各體皆能,尤擅行、隸,并自成一體。所作行書與隸書,取法二王及伊秉綬,又遍習百家之長,中年靈性變法,分別形成了“雄俊奇險、瀟灑飄逸” 的行草 與“豐麗靈動、古樸渾厚” 的草隸二大新書體,并在中國書壇創立了獨標一格的山海書風,其新創的“竹葉捺”獨特雋永,人稱“祝一捺”。 書法廣受世人矚目。
曾擔任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視前文化策劃,被稱為“御前書家”。書法與人物故事分別被收入《中囯書法選集》及大學教科書《當代大學生與中囯書法》等書籍,并為美國衛星電視網選中并播出的中國藝術家,學術觀點“承新書法論”受到《中國書畫報》等200余家主流媒體關注推崇, 著有《祝人良書法集》等。書法為國家領導人、部長、將軍、使領館、博物館、美術館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珍藏,其名飲譽海內外。現人名已入編《越中名人譜》、《當代書法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等辭書。
本月《夢系蘭亭祝人良個人書法展》將于4月30日至5月8日在中國紹興魯迅路聚臻堂藝術會館舉辦。祝人良及其他書法友人將在展廳現場揮毫,為游客表演書法。現場寫下的書法作品將義賣,獲得款項捐助當地公益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