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它的每一次大的舉措——不管是舉辦展覽還是購入收藏,都能成為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甚至引發業界的討論和爭議。究竟是什么讓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影響力如此巨大?又是什么讓它順利解決經費短缺這一世界博物館業面臨的共同難題,在沒有國家財政支持的情況下瘋狂擴建,把分館建到了世界各地?所謂的“古根海姆模式”究竟是怎樣的?這里,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根海姆背后的世界,看它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又是怎樣將這一影響力作為新的營銷手段,獲得更大的成功和更多的發展空間。
古根海姆美術館的創始人是所羅門·R·古根海姆,他生于19世紀的美國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靠煤礦工業積累財富的瑞士血統家族。按照有教養人的習慣,古根海姆和他的妻子艾琳(Irene Rothschild)成為熱心的藝術贊助人,并積累起很多古代大師的作品。
但在1927年,古根海姆遇見德國貴族女子伊貝(Rebay)并聽取她的建議,他的收藏方向發生了轉變。從1929年開始,他開始系統性地購買非具象藝術家的作品,并在1937年建立了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其目的是為了“藝術上的促進、鼓勵和教育以及啟蒙大眾”。在擁有基金會以后,1939年,古根海姆在紐約曼哈頓東54街租下了一個舊的汽車展示室,并把其改造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的臨時展覽空間,命名為非具象繪畫美術館,Rebay作館長。1959年10月21日,由賴特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對外開放,并舉辦了開幕展覽。
1988年之后,古根海姆增加了它的運營范圍,開始了他在當代藝術收藏上的充滿野心的購買計劃。在1992年,賴特的建筑增加了一幢新樓,同時,古根海姆SOHO在曼哈頓下城開幕,增加了將近2700平方米。
樹立高級別的收藏標準
古根海姆美術館作為西方現代藝術博物館,過去其收藏的視點放在歐洲和美國的現代藝術上,特別是印象派后的抽象藝術、超現實主義藝術的范疇;現在則將東方的藝術納入收藏之中,關注全人類的藝術,極大地拓展了藝術視野,創造了更加廣闊的收藏天地。
舉辦權威性的展覽
強調展覽規模,樹立精品意識是古根海姆一直關注的問題。古根海姆美術館展出的總是高質量的作品,并且打破地域局限,不斷推出國際性的展覽項目,與眾多國際著名美術館合作。同時注重拓展展覽的派生產品,充分挖掘展覽的附加值,反過來又擴大了展覽本身的影響力,形成環環相扣的互動效益。
設立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獎項
古根海姆美術館設立了很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獎項,其中有的是他們單獨頒發的,有的則是與其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權威機構合辦的。例如古根海姆獎是西蒙-古根海姆和他的妻子在古根海姆基金會頒發的,用于紀念他們于1922年逝去的兒子。該基金會每年為世界各地的杰出學者提供獎金,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創造性藝術領域,不受年齡、國籍、膚色和種族的限制。
建設遍布全球的分館
在全球各地建設分館也是古根海姆美術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策略之一。托馬斯·克倫斯于1988年成為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館長,他憑借自身豐富的藝術及管理學積累和對博物館業的長期思考,開始對博物館的整體運營模式進行改革。于是在克倫斯的主持下,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進入了擴張和發展的新時期。畢爾巴鄂分館、德國柏林分館以及還未進入運營的阿布扎比分館,大大增加了整個機構的資源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