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書法家劉俊京養生書畫展研討會現場
躁動時代中的純真堅守
10月17日,“劉俊京養生書畫探索研討首展”在國學典籍館舉辦,不但展出劉俊京先生新近創作的99幅養生主題書畫作品,而且與以往的展覽不同,本次展覽應劉俊京先生之囑奉行“節儉辦展、簡化程序、看淡形式、務實交流”的原則,沒有舉辦開展儀式,也謝絕了祝賀的花籃,以正式而嚴肅的研討形式,邀請了學者、醫者、書者就此進行探討。研討會火花四射,思想飛揚,收獲了很多有含金量的觀點。
養生,顧名思義“頤養生命”,這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概念。上古時期《黃帝陰符經》被譽為是一部集養生之道、修身之道、處世之道、治國之道智慧的大成之作,而“養生”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養生主》,意指“攝養身心,使人長壽”,幾千年來不斷豐富,傳承至今已形成一門綜合科學。

中國文物學會副秘書長、書法家段國強在研討會上發言
書畫可以養生,歷代書法家大多長壽永年。養生書畫,是以養生內容為主題,進行書畫創作。書畫養生,是以書畫練習和創作為途徑的養生之道。將書畫與養生二者相結合,進行探索和實踐并卓有成就者,當屬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副主席劉俊京先生。
劉俊京先生早年從醫,熟讀中國傳統醫學典籍,從醫十年,后因組織安排入仕、為商,無論身于何處,肩負何職,始終不忘初心,將養生內容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書畫形式表現,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著名書法家劉俊京在向出席嘉賓介紹養生書畫展
本次展覽在“養生書畫”的主題之下,分為“四季養生系列”、“禪佛養生系列”、“清靜養心系列”和“日常感悟系列”,書畫合一,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被與會專家評價為“耳目一新、清氣襲人”,獲得“躁動時代中的純真堅守——劉俊京書畫兼得敬、靜、凈”的美譽。
中國文物學會對外聯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段國強先生發言中講到,以往看到的劉俊京先生作品,大多是劉氏碑體,通過本次展作看到了劉先生楷行隸草篆五體書法,在行、楷之中又能寫出多種風格,可見劉先生涉獵廣泛,兼收并蓄,體現出全面的造詣。

國學典籍館館長宋雙江在研討會上發言
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副會長鄧國慶先生提到,中國的四大“國粹”——書畫、中醫、京劇、武術,劉先生涉獵其三,以書法名世,書畫兼得,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線條語言,用現在時髦的語言來說,可謂是跨界人才、綜合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賈鐵英副館長認為,西方的藝術主張絢麗的色彩,是向外征服的屬性,中國的藝術強調內心的修為,中國書畫家之所以高壽,可能是因為做到了心手合一,做到了由內而外的強大。
書法家王治平先生評價此展“清氣襲人”,王先生提出,書法的四個階段——學法階段、練法階段、用法階段和心法階段,顯然劉先生是在心法階段運用得很自如,這是綜合修養的體現。同時王先生也認為,在大家都說好的時候要善于發現不好的地方,以求更高的提升。
北京書法院副院長任懷殊先生認為劉俊京先生的書法是在寫自己,形式獨特,內容令人不乏味,而書法寫自己就是最高的境界。同時也對劉先生部分作品的布局和章法提出了一些建議。
國防大學聯合指揮學院政委郭尊先先生,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張穎女士,北京市文資辦劉志剛先生,勞動午報郭強先生,華錄集團楊新臣先生,朝陽區金融辦劉紅偉先生,中債資信評估公司史云龍先生和書法家鄧迎華先生、徐克興先生、黃添喜先生、陳之善先生等分別作了發言。
當天同時是劉俊京先生執筆書寫的國學典籍書法叢書《楷隸陰符經·黃帝內經節選》出版首發,與會人員作為該書第一批讀者先睹為快,給予好評。
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提出,“構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成為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漢字在五千年來,不僅承擔了文化傳承的載體之職,而且如何將漢字寫得美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在這一追求美的過程中,書法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種怡情養性的養生通途。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說,“中華文化就是一個很大的圓,圓心無處不在,圓周無跡可尋,中文就是它的半徑,中文走得越遠,圓就越大。”我們看到,以劉俊京先生為代表的一批當代中青年書法家正在堅守傳統中不斷創新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