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11月6日,著名鈞瓷大師孫軍的新作《天衣系列》鈞瓷作品研討會在河南珍寶館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藝術大師對孫軍的這一系列創新產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鈞瓷乃至河南陶瓷的一個開創性探索和突破,從傳統文化當中挖掘出當代藝術創作元素,較好地實現“巧奪天工”與“鬼斧神工”的結合,將成為河南陶瓷創新發展中的一個標志性作品。
河南省政法委原巡視員楊文杰,黃河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付中承,美國國家陶瓷藝術教育委員會會員、意大利法恩莎國立陶瓷藝術與設計學院原院長、維羅納美術學院的教授羅蘭朵•喬萬尼尼,鄭州輕工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雕塑學會副會長、河南省雕塑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于俊峰,河南石佛藝術公社秘書長單宏栓,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校長助理、教授王劍麗,中原智庫主任陳思樺,鄭州市文聯副主席程韜光,著名作家、河南日報駐濟源記者站站長王小萍,理財收藏雜志主編薛續友,河南省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永安,中國印石館館長、著名篆刻家顧建全,著名作家奚同發,禹州市鈞瓷旅游發展試驗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霍保宏,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原鈞瓷一廠、二廠廠長劉國安,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正玉鈞窯董事長王現鋒等參加會議。

孫軍是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鄭州市首任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著名鈞瓷藝術大師,深耕鈞瓷20近年,為鈞瓷的發展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他創意設計制作的鈞瓷以濃厚的人文氣息和唯美的藝術風格在社會上屢屢引起強烈反響。《天衣系列》鈞瓷作品是孫軍構思三年、制作長達六個月才成品的驚世之作。
三年前,孫軍再次到敦煌莫高窟寫生,他被敦煌壁畫中的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飛仙震撼,流連忘返。在研討會現場,孫軍展示了帶給他靈感的他拍攝和收藏的敦煌飛天形象。孫軍說,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肩披彩帶、身輕如燕,自由奔放、歡樂飛舞給孫軍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孫軍說,指佛教謂天衣是諸天人所著之衣,又指仙神所著之衣,飛天所著之衣就是天衣,而彩帶就是天衣中最具魅力的代表。當時,孫軍就想用鈞瓷的表現方式來體現美輪美奐的飛天和天衣形象,而直到今年年初,他到山西等地采風,才茅塞頓開。孫軍展示了他在深山唐宋古寺中拍攝的照片,在唐宋時期的泥塑、石雕上,用飄帶來表達佛、神仙的意境、風格和情緒更加明顯。孫軍沒有想到,看似簡單的天衣中的飄帶竟然蘊藏著那么多的禪悟、哲理。這一下啟悟了孫軍創作思路,他一夜之間在速寫本上畫下了上百個天衣造型。他從中精選出五個開始做泥稿,經過六個月的制作,克服重重困難難終于燒制完成。
《天衣系列》之一《心花怒放》,借鑒唐代石雕中吹笛子中天衣的表現,表現裊裊弦樂中,一位仙人沉浸在歡快的音樂中的境界和心情。該作品造型優美,帶給人無限遐想,制作難度極大,是鈞瓷制作技藝上的一大突破。
《問風》仿佛一只迎風佇立的鳳凰,在風中引亢高歌,展示最優美的一瞬。
《生命》如一條美麗的飄帶從地面上冉冉升起,表現蓬勃的生命力。
《禪悟》仿佛一個修禪者執著而靜寂的影子,苦苦追尋內心的寧靜和追求。
在研討會上,著名作家、河南日報駐濟源記者站站長王小萍說,《天衣系列》大氣磅礴,孫軍用敏銳的思維,敢于打破傳統思維,用勇氣和果敢,沿著神秘的中國傳統文化找到了一條道路。
著名作家奚同發說,看到孫軍的《天衣系列》感到震撼,他用柔美而剛勁的線條展示了中國佛學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解決了當代人的思維,為當代而歌。
禹州市鈞瓷旅游發展試驗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霍保宏用六個字形容看到《天衣系列》的感受,顏色上“驚艷”,造型上“驚奇”,燒制上“驚心”,這組作品開拓了鈞瓷的表現方向,把宗教元素融入到鈞瓷創作中,將是一條更遠、更廣闊的道路。
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原鈞瓷一廠、二廠廠長劉國安說,看了《天衣系列》,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也看到了孫軍的創作天賦,孫軍突破了前人思維,改變了鈞瓷傳統的思維,開創了中國鈞瓷的新的表現空間。

研討會嘉賓合影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正玉鈞窯董事長王現鋒說,孫軍的《天衣系列》造型唯美,線條剛勁,熱烈奔放,是中國鈞瓷發展中難得的探索。
河南省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永安說,孫軍的《天衣系列》是巧奪天工與鬼斧神工的完美結合,是型源心破的偉大體現。
河南石佛藝術公社秘書長單宏栓認為,孫軍的《天衣系列》拓展了鈞瓷的創意思維、提高了鈞瓷的藝術價值、體現了鈞瓷的造型空間,意義重大。
鄭州輕工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雕塑學會副會長、河南省雕塑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于俊峰說,從《天衣系列》看到了孫軍在鈞瓷藝術上所做的探索和努力,體會到一個陶瓷工作者的艱辛歷程,看到了孫軍在器上取得的巨大突破年,孫軍的創作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和意義。
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校長助理、教授王劍麗說,看了很震撼,《天衣系列》把傳統和現代結合,把塑與器相結合,是鈞瓷的一個大膽嘗試。
中國印石館館長、著名篆刻家顧建全認為,孫軍的《天衣系列》是鈞瓷中的草書,是專科印上的流派印,是中國畫上的剪枝畫,具有很高的審美和藝術價值。
著名鈞瓷學者李爭鳴給研討會發來賀信說,孫軍的《天衣系列》設計大膽,美味十足,一反傳統而領創新之先,這樣的路徑值得探索。
黃河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付中承認為,孫軍從提出中國陶瓷日到今天創作出《天衣系列》作品,是陶瓷界的個案,這是基于孫軍對陶瓷的深入研究的認識;孫軍用自己對中國鈞瓷和陶瓷的深刻認識,提出的一系列觀點和創作出的一系列創新作品,值得大家研究;《天衣系列》也值得陶瓷創作人員借鑒和推廣;這組作品意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