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文物局網站報道,國家文物局日前下發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據名單顯示,此次入圍的有北京、吉林、江蘇、浙江、河南、四川、陜西等地的12處遺址公園。其中,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通知稱,根據各地申請,通過初審、現場考察評分和專家會議評議,依據專家投票結果,國家文物局同意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等12個項目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晉陽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等23個項目獲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近年來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提出的新概念,國家文物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一批具有重大考古、歷史、科研、教育等價值的大型考古遺址,設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今年6月份,中國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中國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根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在各地申請的項目中,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通過初審、現場考察評分、會議評議以及專家投票等方式,最終確定將圓明園等12個項目列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列入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12個項目,基本上都是“十一五”期間在大遺址保護工作方面做出較突出成績的項目。其在保護規劃、考古工作、展示利用以及與地方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都做出了較大成績,為中國繼續廣泛、深入開展推進大遺址保護工作提供了珍貴經驗和可供借鑒的模式。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設立,就是為了適應中國當前快速推進的城市化進程,主要針對那些分布在城市當中或者城市近郊的大型古代遺址或者古墓葬群,劃定保護范圍,制定保護規劃,在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展示工作的同時,將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城市規劃、建設緊密結合,依托古文化遺址,建設一批集文物保護展示利用、城市公共綠地、市民休憩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以促成古文化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和諧發展,實現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中提倡的“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等方針,是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一次大膽的嘗試。
圓明園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近日,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杰在數字化視野下的圓明園研究與保護國際論壇上已透露,圓明園將被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該方案已通過國家文物局初步驗收。
陳名杰從“圓明園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角度介紹了圓明園未來的動向,建議設立三山五園聯席會議機制,制定三山五園協同發展方案,共建皇家園林旅游文化產業帶。
據介紹,圓明園圍墻內的環境整治工程將于明年年底實現階段性成果,圍墻外將整合106公頃的發展用地,分別位于圓明園東北、東南和西南片,這些墻外發展用地將被規劃為綜合服務區和文體娛樂區,建設劇院、皇家體驗等項目。根據設想,圓明園將借助圍墻內外4.6平方公里聯動發展,打造歷史文化生活圈,從單純依靠門票向文化創意產業轉變。
圓明園于1983年被確立為遺址公園,之后圓明園遺址公園建設逐步開展。陳名杰透露,作為大遺址保護的重要方式,圓明園將被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文物局已完成方案的初步驗收。就圓明園自身來說,其遺址和地面石刻文物具有唯一性,目前圓明園與意大利合作開展了西洋樓景區石刻文物的前期研究,并計劃與北大共建國家級考古試驗場。
附件1:
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共12項)
北京 圓明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吉林 集安高句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江蘇 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浙江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 殷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四川 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金沙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陜西 陽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秦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