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樣的女子工于琴棋書畫不奇,花一樣的女子明眸善睞、輕歌曼舞也不奇,花一樣的女子凝神含眸,在飛速旋轉的鈞輪上拉坯,用調朱弄粉的手摶泥就是奇聞趣事了。
梨花盛開的時節,記者一行來到禹州市神垕鎮靈泉工業區的永春鈞窯,慕名采訪一位拉坯技藝高超的美女。汽車剛停在永春鈞窯的門口,一位身材高挑兒、舉止優雅的女士便出來迎接。隨行的劉志軍大師介紹,這位就是永春鈞窯有限公司的藝術總監李雪亞。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李雪亞
初見李雪亞,記者很是好奇。這是那種典型的清純女大學生范兒:修長的身材,清麗的面龐,水亮鏡片后的眼睛透出毓秀。她會拉坯?記者有些懷疑。也許記者有些孤陋寡聞,之前,只聽說任星航大師的女兒任英歌是一位拉坯高手。
待我們步入鈞窯作坊,一位著裝時尚的男士笑容可掬地迎過來,用極富磁性和詼諧的聲音說道:“聽說你們要來采訪人家李總,一清早她就準備臺詞了,又煩我參考了幾套行頭。哈哈,你們看咋樣。”他是李雪亞的丈夫、永春鈞窯的董事長張韶璞。
“甭饒舌了,還不快請領導們到展廳喝茶。”李雪亞爽朗地說著,娟秀的臉上漾起一波羞怯。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李雪亞作品
茶室亦是展廳,四周墻上裝飾有類似博古架的四方格子,每個格子里都擺放有精美的煤燒鈞瓷。茶臺位于屋子中間,茶桌由一塊大石頭加工而成,古樸雅致,四條老式長木凳圍桌擺放。環繞茶臺的是一條寬約1米的水槽,水槽內有金魚及其他小魚。小魚不時跳出水面,使古香古色的展廳顯得別致而靈動。
李雪亞坐在茶臺前為大家沏茶,動作嫻熟,手法優雅,絲毫看不出拉坯高手的跡象。寒暄、喝茶、閑聊,待大家熟悉之后,記者便迫不及待地走進作坊,看李雪亞拉坯。
作坊很敞亮、整潔,面積有100多平方米。作坊的四周是擺放有序的坯架,坯架上碼滿了形態各異、干濕不均的手拉泥坯件。作坊的中間,一臺拉坯機器正嗡嗡地旋轉著。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李雪亞作品
說實在的,10多年來,記者幾乎走遍了神垕鎮的每一家鈞瓷作坊,差不多見到了所有手拉坯名匠,多次領略了陶泥在藝人雙手拿捏下的神奇變化,以及拉坯藝人的樸素情懷和窯變般不俗的履歷,并深深地為先人傳下來的這門古老拉坯技藝所折服。可是,有一點,記者見到的拉坯師全是清一色的男性。早先,只見過任星航大師的女兒任紅歌拉坯,鳳毛麟角,功力深厚,的確是一位拉坯高手。此外,再沒有聽說有女士會拉坯。不想今天,一位文靜優雅的女士就要展示她的拉坯技藝,并且是在眾人面前,估計應該不俗。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李雪亞作品
抱泥頭是拉坯環節中最基本、最費力也最講技巧的第一道工序。它需要藝人有強健的臂力和穩健的定力,而且要一次完成,否則就是失敗。一位文靜的女子將如何完成它呢?
雪亮的燈光下,李雪亞抱起了泥頭。這是籃球大小的一團瓷泥,李雪亞穩穩地舉起,“啪”的一聲準確砸在了輪盤中心。
與此同時,輪盤根據她設定的速度開始旋轉。泥團在輪盤上不規則地被動旋轉著,忽左忽右,但中心穩固不動。
李雪亞撩起圍裙,在輪盤前的凳子上坐下來,雙手把著泥團,前傾的身子隨之端正起來。看得出來,她的雙臂正在用力。果然,泥團很快變成了圓柱形的泥柱,稍微淋些水,就像潑了油一般油光閃亮。繼而,旋轉的泥柱慢慢變成了像筆筒一樣中空的泥筒。泥筒旋轉著,李雪亞雙手在泥巴間隱現,手臂上微隆的肌膚讓人想起了“冰肌雪顏”和出泥濯洗之后的嫩藕。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李雪亞作品
說實話,這次來神垕鎮,記者一直在想,女人拉坯不是那么一回事兒,總覺得別扭,那是既累又臟的苦力活兒啊!男人拉坯是天經地義的,陶泥生就是青筋暴起的鐵一樣臂膀下的田地,吱吱地鳴響在耙齒一樣的十指間。蠻力擠壓下的陶泥是被動的,似乎是不情愿的。
而今天,看李雪亞拉坯則全然沒有了這種臆想。褐色的瓷泥像面團一樣,在美人玉指的拿捏下俏皮地哼著曲兒,討好似的按著主人的思想,在主人的愛撫下旋轉拉伸,忽低忽高,忽扁忽圓。就這樣,在觀眾思考間,一個臉盆大小的雞心碗端端正正地拉出來了。待輪盤停下來,明亮的燈光下,碗的中間有光的十字坐標,一閃一閃的。
掌聲、贊譽聲,情不自禁。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李雪亞作品
“李總今天真不簡單,臨陣不亂,看這碗口拉得比平時還圓。”詼諧且極富磁性的聲音再次響起,說話的是李雪亞的丈夫——張韶璞 。
張韶璞告訴記者,早先他也反對妻子拉坯。一個女人家,施施釉、抹抹坯還可以,拉坯就匪夷所思了。沒想到,她還真較上勁了。不說拉坯吃了多少苦,不說拉坯請教了多少大師,不說拉出的泥坯燒出成品一度賣不出去,但就坯的尺寸就是一個瓶頸。“人家大師拉坯,有的是力氣,大的能拉碾盤,高的能拉水缸。她一個小女子,只能拉小碗小盤,誰買?我一度很有看法。就在這時,鎮里一位領導打來電話,說省農耕博物館不知從什么地方看到了雪亞的拉坯照片,要收藏她的手拉坯鈞瓷作品,價格可適當高些。掛斷電話,我就對雪亞刮目相看了。嘖嘖,女人拉坯就是特別,一不留神就成陶藝家了。哈哈……”張韶璞說。
韶璞繪聲繪色地說著,言語間流露出對妻子的愛憐與敬慕。雪亞則靜靜地聽著觀眾的評論,就像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講的女大學生。當聽到丈夫的夸獎時,雪雅白皙的臉上出現了紅暈,就像帶雨的梨花瓣。
雪亞站起身,韶璞趕緊幫她換工作服。這是多么和諧、美滿的夫妻呀!
丈夫韶光普照,妻子梨花盛開,就連鈞窯的名字也叫永春鈞窯。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李雪亞藝術簡介:
李雪亞,女,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洛陽理工學院客座教授,禹州市神垕鎮永春瓷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藝術總監。
作品特點:
宋代時鈞瓷始于柴燒,金元時期開始出現煤燒,到元代末年由于煤炭淺層枯竭,深層煤炭不易開采,又改用柴燒。現在有柴、煤和氣燒三大工藝。
李雪亞的手拉坯作品,既有雄渾高遠、曠大瑰麗的風格,又有婉約清純、優雅、簡潔、含蓄的特點。她的手拉坯作品大部分都不會出現開裂、開炸的情形,燒制出來的作品釉層豐潤,肥膩而平靜,色彩高貴大方線條優美。經她拉制出來的作品,每一個經爐火的煅燒自然形成的畫面,仿佛都在講述這一個故事,一段感情。
獲獎情況:
2013年作品《金鐘壺、南瓜壺、蓋壺、提梁壺?》榮獲河南省設計大賽銀獎;《櫻桃壺》獲得最佳創意獎;
2013年11月作品《古剎長壽佛》在河南之星設計藝術大賽中榮獲銅獎;
2013年12月作品《吉祥瓶》在河南首屆陶瓷藝術大展中榮獲一等獎;
?2014年1月作品《柳葉瓶、將軍罐》在第三屆全國鈞瓷藏家珍品展上榮獲銀獎和銅獎;
2014年“巾幗建功”活動中被評為許昌市“巾幗建功”標兵;
2015年11月在中國傳統工藝云工獎中,作品鳳尾尊,竹節小口瓶獲得銀獎;
2015年第九屆鈞瓷文化節技能大賽獲得三等獎;
2016年10月作品《美人醉》在中國傳統工藝作品《云工獎》獲得銀獎;
2016年10月作品《孕育》在中國傳統工藝作品《云工獎》獲得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