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畫家李欽潮的交往
我與李欽潮先生初識,結緣于他的一幅葡萄畫作。當時,并不知曉他已是有些名氣的中青年畫家。
我對他的畫作的線條筆意,墨色交融,很是贊賞。尤其是葡萄的晶瑩通透,串與顆之間的靈動寫實,更是贊不絕口。之后便有了更多更深的交流。
欽潮先生祖藉廣東普寧市,自幼習畫,雖家道不康,但苦心磨礪,又私訪名師指點,經年不輟,始有小成。
某日,見他駐足池邊,觀賞游魚,其態如癡。我甚不解,問其緣故。他說:"學繪畫的人不可單憑技藝,只有將技巧融入感覺,升華為感悟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才可發揮出技巧的作用。而這種感悟緣于生活中不斷捕捉有價值的現象與累積,才能不斷提高藝術的判斷力和構成能力"。我聽后頓有所悟,原來欽潮先生的花鳥和山水畫皆能畫出自然之態,絲毫沒有故作之痕,乃緣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觀察與悉心累積之故。
欽潮先生在畫藝求索中,取法古意,遍臨自己喜愛的名家畫作。常獨自遠出,參照名畫中的實景而寫之,每每醉情一景而怡然自得。居之于農家村舍,粗茶淡飯、筆耕經夜復明而不自知。
欽潮先生癡迷于花鳥山水,卻從不懈怠于文化學養。無論身在何處,皆有書本相隨,其口頭禪曰:”開卷有益"。他常以為,一個畫者,若畫中不見精氣之神,自然和諧之美與書卷之韻,便算不得好畫。我認為他說得很有些道理。
前幾天,他發了幾幅山水畫近作圖片給我看,并囑我寫幾句點評。我認真看了多次,聯想到這幾年對他的逐深了解,于是就寫下了這篇小文,且當作我個人與之交往的一些感觸吧。
本文作者: 報社編輯.作家.美術評論家 余福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