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抽象主義繪畫發展的譜系中,中國雖然涌現出眾多名為抽象主義畫家和作品,堪稱優秀者卻不多。在這為數不多的群體中,能夠在作品中自覺融入中國審美與中國元素的更是少之又少,徐樹立恰是其中的一員。徐樹立的作品,與西方概念下的抽象主義繪畫有所不同,他的作品不是對其簡單的移植,而是源于中國傳統審美意象下的寫意油畫。
在中國油畫的發展歷史與現實狀態中,西方藝術各流派的影子和烙印,總是時隱時現。抽象主義繪畫與中國傳統審美的意象性特征相碰撞,衍生出的意象油畫擺脫了對西方藝術亦步亦趨的跟隨與模仿,是在中國藝術的精神內核中,尋找到一個契合點和突破口。正在這種背景下,徐樹立的油畫有了更廣闊的可能性和藝術本身更深遠的表現力。
徐樹立的作品在色彩運用上,注重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表現向度,既謹慎探尋色彩間的微妙和諧,又刻意營造色彩間的對比沖突,在色彩的博弈中尋找著平衡點。這種對色彩內在性格的精準把握,使其作品色彩本身構成的世界,有著欲說還休的意味。在此,色彩語言對其藝術世界的言說,恰如其分。
另外,徐樹立的作品,還擅長借用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肌理表現語言。在油與色的溶解滲化流淌中,在不同材料自身屬性的綜合運用里,種種不確定因素被徐樹立強有力地控制為畫面上的耐人品味之處。尤為可貴的是,作者對材料肌理效果的迷戀,又脫離了為肌理效果而肌理的窠臼,從而讓材料自身在畫面上生發。
作為意象油畫,徐樹立的作品并非完全拋卻作為對象的物和形,在他的作品中,仍然依稀可見各種自然風景的原型。只是這種形不是來自對自然的呆板抄襲,而是通過對自然的觀察體悟,將自然之物的表象與內心之意象相融,并通過油畫的藝術語言表現特質,顯現為屬于徐樹立自己的自然風景。
徐樹立今天的意象油畫背后,是其長期寫實繪畫訓練的凝練積淀。在徐樹立的早期作品里,可以看到對自然物象嚴謹地刻畫,也可以看到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不同風格的嘗試。只是其對中國傳統審美意象的思考和探索,讓他逐漸尋找到更適合其情感表達的方式。所以在其用筆中,那大膽狂放處可見中國畫用筆所追求的蒼勁有力;在用色上,那強烈燦爛處呈現中國傳統色彩體系中的質樸純真。
縱觀徐樹立的抽象作品,雖然用的是西方油畫的表現形式,也隱含和借用了西方現代藝術形式構成的元素,但作品內核卻彰顯著中國式的審美。從而其作品雖然有著對形式美的追求,但遠離了唯形式至上的形式主義,是基于對物象的深層理解和把握,展示了中國藝術內斂與張力交織的魅力。“大象無形”這一傳統審美范疇,在徐樹立的藝術世界中呈現得淋漓盡致 (馮智軍)
徐樹立創作感悟
我從小受家庭環境影響,對中國書畫有所了解,因此在閑暇之余,拿起筆來寫寫畫畫。另外對音樂文學也非常喜愛,應該說是個藝術癡迷者。人類對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一件藝術品的從創作,到評測過程很難。首先要區分工藝品與藝術品之間的差別,達到藝術品的層面是不容易的,藝術品是創作者用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的。 真實的情感來源于創作者對自然、對生活、對意象、對幻覺的感悟。中國畫論中的形神、氣韻、氣勢、空白、骨法用筆等與西方油畫藝術畫論中的透視學、藝術解剖學、色彩學、素描相融合,是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只有在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發展中才有可能達到。藝術品必須是活靈活現的,有生命的,有意境的,有精神層面的產物,能夠打動人的心靈,與人產生溝通,相通融為一體的暢游之享受。
徐樹立先生簡介
2012年,徐樹立畫家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內設展廳作品,受到業內同行的肯定。
2014年入編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編輯的《一代書畫大師》大型畫冊。
2014年入選神州雜志社《人民功勛藝術家》特輯畫冊。
2015年被錄入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高級人才庫。
2015年入編中國郵政《中國當代書畫名家郵冊》。
2016年12月應邀參加由文化部批準的中華傳統文化澳門行展覽。
徐樹立油畫作品曾多次被《中國文化報》《文化月刊》《世界知識畫報》、人民網、光明網、鳳凰網、中國新聞網等國內主流媒體進行了刊登報道。
作品賞析

巔峰

寶山之春

草原牧歌

初升的太陽
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