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曉雷簡歷
依曉雷,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1959年5月23日生于黑龍江省寧安市。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專業。
現為中國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理事,黑龍江省美術教育理論委員會委員,牡丹江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牡丹江市藝術設計協會副會長。先后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的藝術交流,作品曾在各級展覽中獲獎。主持并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立項,十余篇論文發表于國家各級刊物。
地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文化路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與時光坦誠傾訴
——依曉雷的靜謐之秋
作者 楊雪松
渺渺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
從古至今,秋季便一直引人遐思:它用微涼的手輕撫著詩人的寂寥與蒼茫;以熱情的懷抱送來豐收的喜悅、寄托著人間的相聚和別離。它是凝固在人類記憶中的金黃時節,不論時過境遷,秋天從未改變。
這是一個深受畫家喜愛的季節,歷代無數名家大師用超凡的技藝將心中的秋色凝練于作品之中。從巨然的秋山、倪瓚的秋水,到唐寅的秋風,都讓我們飽覽它的遒勁與寧靜,品味著它的蕭瑟和孤獨。時至今日,在這個美與藝術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剝離的時代,許多人依然期望能夠欣賞到傳達純粹的秋季之美的畫作,而依曉雷先生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層林》60X80cm
這組秋景油畫大部分完成于去年。與現在的一些畫家不同,依曉雷先生堅持“師造化”的藝術創作原則,秉承直觀感悟自然的理念,每幅風景作品都是在寫生時直接創作而成。藝術家的審美追求在其中表現得較為明顯:畫面無不透露出一種近似于古典主義的詩性唯美。認真觀察每幅作品,會發現其中有一處最能體現作者深厚的藝術造詣:隱藏在畫面中的橫向結構線。依曉雷先生描繪的對象大多是其故鄉黑龍江省的景色,有著典型的北方地貌特征。東北地廣人稀,山川綿延而厚重,故畫家在寫生時多取景開闊。在這組畫中:遠方的山脊、視線盡頭的地平線、作為中景的樹林或是民居的屋頂、平靜的水面,都經過畫家巧妙的布局,呈現出直接或間接的水平連接。這些橫貫畫面兩端的隱藏線條賦予了作品極強的穩定感,讓整幅作品端莊而持重。畫家的用色大膽、果斷而不輕佻,以類似于梵高的縱橫拉彩筆觸將顏料揉合在畫布上。相對規矩的筆觸與歡快的秋季主色調組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在水平結構線的主導下進一步增強了畫面的凝固、穩定感,共同表現出了那個恒久的、靜謐的秋天。而這些,大概就是畫家本人孜孜以求的、獨特的藝術語言吧。
“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近代以來,照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沖擊了繪畫的記錄功能。而藝術自身的發展又使得具象繪畫在今天已經處于藝術世界的邊緣。我們無需去討論“美”究竟是什么,但只要人類的審美需求還在,具象藝術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如依曉雷先生這般不知疲倦的揮動著畫筆,盡其所能把景物攜刻于畫布之上,將美好的季節凝固在作品之中展現給我們,多年來一直與時光和自然坦誠相述,在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依曉雷作品欣賞

《在水一方》 60×30cm

《遠方的稻田》50×60cm

《俄羅斯草房》50×60cm

《金秋大地》60X80cm

《十月風云》60X80cm

《味道一秋》65X80cm

《林中白樺》70×90cm

《遠去的城市》60×80cm

《林蔭樹下》 60×80cm

《古樹斜陽》 60×80cm

《鏡迫濕地》60X80CM

《午后陽光》70×100cm

《秋色連波》60X80cm

《九月印象》 60×80cm

《風》 60×80cm

《大山腳下》60×80cm

《田》 60×80cm

《斜陽》60×80cm

《白露》 60x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