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部重點實驗室、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支持的“2017中國文化企業品牌年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2017中國文化企業品牌價值TOP50”榜單,并對《中國文化企業品牌藍皮書(2017)》進行了解讀。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聯合中經云端對本次年會進行了現場直播。
本次年會發言嘉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園香/攝
文化企業品牌作為文化企業或有關組織及其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名稱、商標或其他區別于競爭對手的標識,是提升品牌主題核心競爭力的無形資產。講好文化品牌故事,促進文化品牌的國際傳播,擴大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文化事業的繁榮,有利于提高中華文化軟實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
針對當前我國文化企業品牌的發展狀況,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孫若風坦言,我國是文化裝備制造大國,也有一些龍頭企業,但整體而言大而不強,缺少國際化品牌。所以他希望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部重點實驗室繼續發揮智庫作用,推動文化企業品牌建設,提升文化品牌評測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由文化部批準成立,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依托,由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具體執行運營。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孫若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高政、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實驗室揭牌儀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園香/攝
隨后,實驗室發布了“2017中國文化企業品牌價值TOP50”榜單。榜單顯示2017年中國文化企業品牌價值前50強企業的品牌價值總和為5242.3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12.5%,增幅較明顯,且增速比2016年提高了1.44倍。從發展趨勢上看,數字創意產業成為文化產業的絕對支柱,數字創意類上榜企業占比高達44%;業態融合、多元經營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另一大趨勢,融合類上榜企業占比達24%。從企業分類上看,國有企業和市場型企業實力基本一致,國有上榜企業在數量上不斷增加,市場型企業的品牌價值總量不斷上升。另外,榜單顯示游戲、影視、新聞出版和網絡文化是四個最具品牌優勢的行業,具體榜單如下。
本次年會上實驗室還發布了《中國文化企業品牌藍皮書(2017)》。藍皮書以我國優質文化企業品牌為關注對象,從品牌影響力、年度表現力、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三個方面考量,甄選出宋城演藝、華強方特、奧飛娛樂、騰訊、網易游戲、保利拍賣、開心麻花、老鳳祥、東道設計、科大訊飛共10個年度文化企業品牌以及故宮文創、酷狗音樂、斷金、阿貍、云南印象、中國有嘻哈、十萬個冷笑話、上海迪士尼、唱吧麥頌、秦時明月、今日頭條、迷笛音樂節、豬八戒網共13個年度文化產品品牌。
藍皮書還指出,2017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4萬家實現營業收入43874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提高3.8個百分點。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為文化品牌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中國文化企業品牌藍皮書(2017)》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園香/攝
此外,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賈旭東、中華商標協會副秘書長臧寶清以及來自騰訊、宋城演藝、酷狗音樂、上海迪士尼、迷笛音樂等不同領域的文化企業代表參加文化品牌高峰論壇并進行了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