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藝術網訊:首屆“炎黃獎”頒獎暨第二屆深入挖掘中華優秀文化內涵研討會2018 年3月18日在京舉辦。恰逢農歷二月二“龍抬頭日”誕生“東方諾貝爾獎”。會議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全體與會者敬拜了炎黃二帝像。
中華文化復興系列活動組委會主任李伯淳在主旨報告中說,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就設立“炎黃獎”問題,李伯淳介紹:國外評“諾貝爾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為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主要是以西方判斷標準來評選,有很大的局限。進入21世紀,中華民族正在進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復興。在這場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不只是要經濟迅猛發展,更需要有中華文化復興的標志性成果。因此,為了促使以中華傳統智慧為基礎吸收現代文明,取得重大發明、發現,并廣泛被世人認知,需要設立比“諾貝爾獎”意義更大、更具特色的標志性大獎。同時,為凝聚海內外華人及世界各國有志于推動人類進步和構建和諧世界人士的力量,也需要有相應的標志性活動。對此,2015年4月22日,我們在北京發出設立“炎黃獎”的《倡議書》,在全球范圍內,每年評出一次“炎黃獎”獲得者。
首屆“炎黃獎”共設立七種獎項:魏同悟、李伯淳、宋正海、商宏寬、賈福林、劉寶坤、汪成民、趙衛國、傅景華、林中鵬、葉新田、張云城、張源、劉三等14位同志分別獲得。
國家發展戰略專家委員會原主任楊曉鐸先生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說,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根基。這個會議開了個好頭,就是讓更多的同志了解中華文化,為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盡力。“炎黃獎”雖是民間所設,希望今后政府能夠重視。
首屆“炎黃獎”的獲得者分別發表研究成果。就如何增強文化自信問題,進行了交流研討。大家共同感受到,獲獎不僅是個人的榮耀,肩負更多的責任。

禮樂文化研究專家賈福林
著名文化學者賈福林榮獲首屆“炎黃獎”。頒獎詞這樣說到:
他是一位以認真做學問為樂的學者,在挖掘中國傳統禮樂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皇家太廟祭祖的專著,出版了非遺禮樂專著《中和韶樂》。這對當今國學的研究和傳播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他利用太廟工作優勢,挖掘中國古代工匠精神,做出了非常可喜的成果,是當今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倫理文化內涵的代表性學者之一。特授予賈福林同志人文國學炎黃獎。

賈福林禮樂專著《中和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