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文史館、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省文聯主辦,省美術家協會、遼寧美術館、宋雨桂藝術館協辦的“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于5月1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現場盛況空前,氣氛熱烈,很多藝術家都是遠道而來。此次展覽是宋雨桂逝世一年后的首次畫展,寄托著對藝術家一生藝術創作的深切緬懷。

宋雨桂先生是當代中國畫壇的佼佼者,在山水畫和花鳥畫領域的藝術創作中匠心獨運,意境幽深,占有獨特的地位,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在畫壇有“鬼才仙氣”之美譽。宋雨桂自幼隨母習畫,具有突出的繪畫稟賦。1960年入魯迅美術學院繪畫系預科,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后參軍入伍。1979年調入遼寧畫院任專職創作員,1980年以作品《故鄉戀》引起美術界關注,自此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并獲獎,多幅作品被國家收藏。

宋雨桂的藝術創作,是中國傳統繪畫向現代形態轉換過程中一個成功案例,推動了當代主題性宏觀敘事山水畫的發展創新。尤其是他生前為“中華史詩美術大展”創作的宏幅巨制《黃河雄姿》,以飽含深情的畫筆完美呈現了黃河一瀉千里、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在當代美術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16年當《黃河雄姿》在國博首次展出時,驚艷全場,觀者踴躍,好評如潮。
為充分展示宋雨桂一生的藝術成就,本次展覽還通過向中國美術館、中央文史研究館等多家機構借展的方式,共收集120余件宋雨桂的藝術精品,其中《新富春山居圖》《黃河雄姿》《槐露》都與參觀者見面。有評論家認為,本次宋雨桂水墨作品展系統地展現了其藝術探索過程中繪畫風格轉變與突破的卓越成就。

展覽當日,國家博物館出版的《大象無形畫冊》、沈陽出版社出版的《萬法一瞬——宋雨桂題跋藝術》《宋雨桂評論文集》等藝術文獻舉行了首發儀式,同時還舉辦了宋雨桂作品研討會。與會專家和知名藝術家一致認為,宋雨桂先生在山水畫和花鳥畫領域的藝術創作匠心獨運,意境幽深,具有獨特的地位,作出了獨特的貢獻。這種以傳世之心創傳世之作的藝術精神和光榮傳統,是中國美術界倡導踐行文化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展覽至5月22日結束。






宋雨桂藝術年表
1940年
出生于山東省臨邑縣塘房莊,幼年隨父母逃荒到東北;
童年牧馬柳河三源浦西山角下;
自幼隨母習畫;
讀小學時,作水墨畫《武松打虎》、《姜太公釣魚》;
讀中學時作水墨畫《岳飛畫像》、《雪梅》分別獲撫順市二等獎;
中學畢業后務工3年,作畫不輟,作品水墨畫《劈山》參加了東北三省水墨畫展,并先后在省、市級報刊上發表過三百余幅作品;
1960年
考入魯迅美術學院繪畫系預科;
1961~1967年
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在校期間創作木版畫《耕耘》、《放牛娃》、《吉順絲房》組畫等。“文革”期間歷經磨難,仍創作出16米巨幅水墨畫《清宮秘史》;
1968~1973年
入伍任部隊文化干事,創作油畫《烈火英雄連》、《草原之花》、宣傳畫《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連環畫《響水東流》與齊林家合作181幅;
1974~1978年
轉業到地方,任遼寧省文藝創作辦公室攝影、美術、書法三組負責人,創作水墨人物畫《延安之春》;
1979年
調入遼寧畫院任專職創作員,創作水墨畫《童年的記憶》;
1980年
創作水墨畫《故鄉戀》,美術評論家著文稱其為成名之作;
1981年
水墨畫《秋聲賦》入選第五屆全國美展,獨創山水新皴法—冰裂紋皴;
水墨畫《花溪》等5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2年
其作品與吳冠中等16人的作品一起參加“現代中國畫藝術—日本巡回展”;
1984年
水墨畫《蘇醒(之一)》(與馮大中合作)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獲銀獎;
1985年
創作巨幅水墨畫《長江明珠圖》;
1986年
登長白山寫生,創作水墨畫《雪暉》、《長白八月》、《逝去的野花》等三十余幅作品;
1987年
7月在中國美術館正廳舉辦“宋雨桂、馮大中畫展”。《長江明珠圖》等7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參加由美國新聞總署主辦的“中國吳冠中、宋雨桂等13人藝術巡回展”(歷時一年)。《榮寶齋畫譜•宋雨桂、馮大中繪山水動物部分》出版;
1988~1990年
先后在香港和新加坡舉辦6次個人畫展。在新加坡“白山黑水展”期間,應邀在新加坡報業中心大禮堂演講《水墨藝術信天游》,新加坡聯合晚報整版以《無聲的詩魂》、《東方的凡•高》為題,盛贊其藝術成就;
1989年
己巳49歲在日本舉辦個人畫展時,富山電視臺現場直播1小時,參觀人數超過日本“巨匠畫展”。與范曾、馮大中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聯合畫展,出版《莽神州賦》畫集。香港新晚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均以《雨鬼的足跡》為題(藝評家李緒萱撰文)連載16篇文章釋解其藝術人生之坎坷經歷。同年獲首屆北京國際藝苑十年水墨成就大獎;
1990年
9月作為中國美術家代表團五名成員之一,與詹建俊、張立辰、閆振鐸等赴巴格達參加“第二屆國際藝術節”;
1992年
作品《秋水圖》首次進入香港太古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出37.4萬港元的佳績,秋季拍賣會《風月無邊》,又以44萬港元落槌,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歷時4年在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菁山湖建成“中國畫家村”和“雨桂山莊”,為貧困山區人民致富做出特殊貢獻;
1993年
代表作《鄉水篇》系列被譽為“神秘飄逸之杰作”;
1994年
赴臺灣參加兩岸三地水墨藝術理論研討會,作品參加“中國現代水墨大展”;
1998年
4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家系列叢書”《宋雨桂》畫集第一版。并先后在沈陽和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在沈展出期間,魯迅美術學院慶祝建校60周年時舉辦“宋雨桂藝術理論研討會”,與會者贊其藝術探索的勇氣和已取得的突出成就;
7月應邀赴新加坡出任新全國美展評委,并在南洋藝術學院以《萬法一瞬》為題作演講;
10月參加“上海國際水墨雙年展”;
12月參加“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
1999年
4月,由中國文化部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當代藝術家—劉國松、丁紹光、宋雨桂、徐希、石虎五人聯展”。榮寶齋出版社出版《榮寶齋畫譜•宋雨桂繪山水部分》。同年再次赴新加坡舉辦“慈心篇水墨畫義展”,售出的18幅書畫作品所得款全部捐贈新加坡仁慈醫院;
2000年
5月,作品參加在南京舉辦的“新中國畫大展”。同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宋雨桂》。創作《寒云賦》長卷(25米);
2001年
獲省“五一”獎章。11月赴日本參加“第一屆國際藝術交流展”,作品《滄海橫流》獲金獎;
2002年
4月赴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夢里山川—宋雨桂國畫展”(展期三個月)并出版畫集《夢里山川——宋雨桂國畫》;
5月,獲全國“五一”獎章。遼寧省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專家稱號;
7月在廣東美術館舉辦個展;
8月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舉辦個展。出版《宋雨桂藝術世界》,《蘆花吟畫集》,《寒云賦畫集》,《菁山行畫集》;
2003年
當選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
2004年
受聘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受聘北京榮寶齋藝術顧問。與覃志剛、楊飛云、何家英代表中國文聯應邀赴荷蘭、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德國訪問;
5月作品《追夢》、《槐露》入選“第三屆國際美術交流展”。同年,天津楊柳青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宋雨桂新作精選輯》。出任中央電視臺首屆“中國畫杏花杯大獎賽”評委;
2005年
出任民革中央畫院院長;
2006年
任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
5月在臺灣臺中藝術中心歷史博物館舉辦個展;
11月應邀在遼河美術館舉辦個展;
12月在大連舉辦個展。同年,榮寶齋畫院成立宋雨桂山水畫工作室;
2007年
2月在山東濟南舉辦“回家”個展。4月在天津馮驥才藝術館舉辦“訪友”個展;
6月創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作為時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同志贈送給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的禮物;
8月任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評委;
10月赴日本,任“世界華商大會畫展”評委,并應邀參加“當代九名巨匠聯展”(東京•神戶)。同月,作品參加四國聯展;
12月被國務院聘任為中央文史館館員。在這一年里,先后游歷了黃山、九華山、廬山、武夷山;
2008年
4月,赴日本參加“寫意中國水墨時代”畫展;
5月16日,組織遼寧美術家為災區捐款義賣,捐贈作品義賣30萬元,全部捐獻地震災區;
6月,帶隊遼寧美術家赴韓國參加第七屆國際友好美術交流展;
7月,出任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遼寧展區總評委會主任,評選遼寧展區選送全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
8月,赴上海出任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評委,評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8月,帶領遼寧美術家考察團隨中國美術代表團赴希臘;
12月,組織遼寧美術家代表團一行14人參加第七屆中國美術家代表大會,再次當選理事;
2009年
3月9日,組織遼寧美術家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尼泊爾進行考察;
7月,出任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遼寧展區總評委會主任,評選遼寧展區選送全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
8月,赴上海出任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評委,評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
2010年
12月28日主筆由兩岸50余位畫家共同創作的66米長“新富春山居圖卷”;
2011年
2月16日在臺灣臺北世貿中心舉辦個人畫展;
4月25日與韓美林、馮驥才共同舉辦“歲寒三友”全國巡回畫展;
10月9日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新富春山居圖”畫展;
2012年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遼寧博物館等地巡展;
2013年
4月8日,參加《泰中友好周年畫展》,7月宋雨桂藝術館建成;
2014年
11月1日,宋雨桂藝術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
2015年
11月1日,夢幻黃山——宋雨桂寫生手卷研討會在宋雨桂藝術館舉行;
2016年
作品《黃河雄姿》入選“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2017年
5月15日,宋雨桂因病辭世;
2018年
“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