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當代畫家何子先生(本名志強),3月22號-31號將在香港中環大會堂七樓展覽館舉辦為期十日的個人畫展,名為《何子書畫——心靈和筆墨的融合》。開放時間為上午11點至下午7點,31號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畫展前,香港翡翠電視臺17號(周日)上午9:00文化廣場有個何子的訪問節目。

何子
2014年一月同處開個展,不少觀眾埋怨沒有請媒體對這位畫家多作介紹,他們認為他是香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有這樣的畫家存在,是香港的榮光,甚至有三位觀眾激動得在展會上流下了眼淚。
何子今年已屆84高齡,患有俗稱眼癌的黃斑病變,雖經積極治療,左眼視力仍僅余感光功能。他還患有眼肌痙攣的痼疾,如不定時注射肉毒桿菌,眼睛就不能睜開。在此雙重打擊下,何子作畫是難上加難,常人很難想象。他用膠布粘著眼皮,令其不致垂下遮住視線。國畫的用筆不能中斷,有時只能用手把眼皮撐開再畫下去。他的每一幅字畫,實可稱為泣血之作!

何子作品-東坡醉酒
何子1934年出生,因贏得藝術大獎,高中未畢業就被破格收入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就讀,歷年為全級第一的尖子,學從潘天壽、關良、王流秋等名師。
1959年國慶十周年,他與木心以及林風眠學生潘其鎏,共赴北京布置農業展覽館,何子負責創作繪制所有的大幅油畫。

何子作品-雁蕩行

何子作品-抽象畫
六十年代在上海美專任教,培養出一大批蜚聲中外的藝術家,其中最知名的是陳逸飛,但是何子本人從不肯提起曾為人師。當時上海大型美展,他的作品都被陳列在展廳進門第一幅,1961年26歲,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動邀請他入會。1962年他與劉海粟、林鳳眠一起參加香港大會堂舉辦的《上海名家作品展》,展出的油畫已被收藏。
1974年文革期間,何子與劉海粟、林鳳眠、程十發、劉旦宅、豐子愷一起六人被妄批為“黑畫家”,他是當時最年輕而目前僅存的一位。

何子作品
何子七十年代來港定居,在中大進修部擔任繪畫導師七年,為中大聯合書院校長畫肖像,在華僑日報撰寫繪畫教材以及為明報月刊畫封面寫文章,還為中大教授出版的書籍畫封面。八十年代所畫國畫,悉數被買家收藏。
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博士說:“何子先生素描,書畫俱佳。筆力遒勁,力透紙背,更見先生之情操秉性。”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畫院院長方增先教授謂目前全國已再難找到像他那樣水準的素描了。臺灣油畫大師何肇衢先生驚嘆何子居然可以做到素描、書法、山水、人物、花鳥、油畫,門門俱佳,認為在繪畫界非常罕見。

何子書法
何子性格低調沉靜,木訥寡言,作畫寫字極其嚴肅認真,絕不搪塞敷衍。享受藝術創作的孤獨,沉醉在自己的書畫世界里。他說:“藝術家不能急功近利,作品一定要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大浪淘沙,真正好的作品才會留存下去。”何子壯年時期自食其力謀生,現在年事已高,更珍惜余生寶貴的光陰,心無旁鶩,孜孜不倦探討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嘗試不同繪畫領域的積極心態,猶勝年青學子。
何子寫感動自己之詩詞,畫觸動心靈之畫面,他的書畫就是一位藝術家自由心靈的折射,故他的作品感染力非常之強,每次畫展,都能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欣賞,深深沉浸在他所創作的意境之中,認為他是當今浮躁的社會中,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堅守攀登藝術高峰理念的力行者。(趙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