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央芭蕾舞團以沂蒙精神為主題,新創舞劇《沂蒙三章》在天橋劇場首演,在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全場掌聲不斷。時隔多年,中芭大膽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全新演繹沂蒙精神,再為沂蒙紅嫂續寫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群體”是沂蒙精神最鮮明的特質,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一種群體自覺的精神創作,“沂蒙紅嫂”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如何展現這個特質?《沂蒙三章》選取了三個極具代表性的篇章:《火線橋》《永遠的新娘》《沂蒙情》,這三段故事刻畫了不畏犧牲、用自己肩膀搭起火線橋的沂蒙婦女;勤勞堅貞、為從未見過面的烈士丈夫守護家園的永遠的新娘,以及體現軍民水乳交融大愛無疆、乳汁救傷員的紅嫂的生動形象。凸顯了沂蒙紅嫂的大愛,展現了沂蒙精神的人民之魂。
雖然沂蒙山的故事發生在戰爭年代,但是沂蒙精神卻一直傳承至今。在《沂蒙三章》舞劇開始,中芭大膽的運用了一段視頻,用倒敘的方式,通過一張張圖片和采訪音視頻,展現了當前臨沂的快速發展,也回顧了那段崢嶸歲月的歷史,一下子把觀眾帶入到那個令人難忘的年代。這種新媒體手段的運用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即讓觀眾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也展現沂蒙精神的傳承。
沂蒙精神是一種永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在《火線橋》章節中,中芭大膽地使用了現代聲光電,用浪漫的手段營造出身歷其境的戰火硝煙,千鈞一發的忘我犧牲,在給觀眾視覺震撼的同時,淋漓盡致地表現沂蒙紅嫂面對困難和挑戰,勇往直前的倔勁和拼勁。
此外,為了展現沂蒙地區的地方特色,中芭還在舞蹈中加入了民族舞的元素,開場的一段膠州秧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故事也非常的吻合。這也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一個探索創新。
用當代藝術家獨特的視角和感受,通過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當我們回望沂蒙精神,感受沂蒙紅嫂大愛精神時,我們也能感受到中芭人的誠意。正如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希望以現代人的視角、現代人的感受、通過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重新詮釋那段波瀾壯闊的軍民魚水情深,重新體會歷史中的‘她們’的可貴與可敬”。
“蒙山高,沂水長,好紅嫂,永難忘,軍民魚水,大愛無疆。”一部新劇從誕生到成熟到經典需要不斷地打磨,我們期待中芭的《沂蒙三章》能成為一部時代的經典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