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巴塞爾藝術展和瑞士銀行聯合發布了2018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全球藝術品市場在2018年的交易額達674億美元,僅次于2014年的682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了6%。報告認為,全球藝術品市場仍然處在一個相對活躍的周期中。
2018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額為128億美元,占全球藝術品市場的份額為19%,英國的年度藝術交易額為141億美元,占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21%,美國2018年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額達到297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份額達44%。
僅從拍賣市場來看,中國目前是全球成交額第二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2018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交易額為291億美元,而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交易額為85億美元,占全球拍賣市場的29%,美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交易額為116億美元,占全球拍賣市場的40%。
另外,報告顯示,盡管全球藝術品市場總銷售額增加了6%,但仍有57%的藝術品經銷商在2018年面臨銷售業績下滑的窘境。過去10年間,藝術品銷售額增長了9%,而藝術品銷售數量卻減少了9%。2018年,不到5%的藝術品經銷商的銷售額占到了該行業總銷售額的50%。
從最近幾場重量級的拍賣會的情況來看,藝術品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資品種,已經日益為各方接受。尤其是一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稀缺性藝術品,足以支撐其成為一種重要的資產類型。
從往年拍賣市場的成交情況來看,能夠購買億元以上的藝術品的購買者,有些是對藝術品感興趣的頂級富豪,有些是擁有豐富收藏經驗的大藏家,或者是一些大的企業集團,還有一些事資金實力雄厚的藝術品基金管理人。
國內企業收藏情況匯總
藝術品一旦作為企業行為購買,便屬于企業的固定資產。在企業遇到資金困難的時候藝術品能很好的體現出其資產屬性。當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后曾拍賣了公司收藏的藝術品以彌補虧空。去年A股市場中還出現過“一幅畫救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傳聞。
無論真相如何,國內不少企業集團的確鐘愛藝術品投資,比較有名的如新疆的廣匯集團、大連的萬達集團等,都有自己的收藏甚至是專門的美術館。
另外,手握大量資金的藝術品基金管理人也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較為活躍,如民生銀行在藝術品投資基金方面起步較早,有多只產品運作較為成功。藝術品基金管理人主要靠買進與賣出的差價來獲取投資收益,因而資金運作周期往往較長。
我國銀行和信托公司開展藝術品資產配置和管理業務起步較晚,發展中存在不少瓶頸問題,潛在的藝術品投資群體也有待發掘。但藝術品投資高額的回報率讓其在投資品種中獨樹一幟,對不少人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近期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2018年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拍賣了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收藏的1550件藝術品,成交總額高達8.3億美元,這比他們當初購買這些藝術品時的價格增值了百倍以上。
從近期藝術品市場表現來看,藝術品投資又出現升溫跡象,尤其是一些藝術精品,在拍賣市場中顯示出了較高的抗風險性,為投資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