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8日,臺灣地區同意向四門塔捐贈阿閦佛頭像后,法鼓山眾僧侶和居士信徒慧智誠真,傾心啟動捐贈善舉。祈愿:“從一千多年以前緩緩走來、無言說法的阿閦佛,將以最莊嚴的姿態正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再引領出一場國際矚目、萬人發心的佛教界盛事。”
10月3日下午3時,臺灣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秘書長果肇法師給我電話。我心里一驚,這個時間是我們約好用座機通話。果肇法師鎮靜地說:“劉教授,今后請不要用您家的座機和我們聯系,我們有事會通過您的手機和傳真聯系,過幾天賴沛琳秘書給您發份傳真。” 她這次給我電話可能事因特殊,我沒多慮,因為只是這樣一說。應玄定神情,淡泊思通,泰然處之。
賴沛琳秘書在8日上午發來傳真,告訴他們初擬的阿閦佛頭像回歸進程。并說明正本已傳給山東大學,這是副本,給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傳真內容可歸納為三點:
一,12月1—15日,在孫中山紀念館展出阿閦佛頭像,舉辦“流轉、聚首——祈愿山東四門塔阿閦佛重生”法會;
二,希望山東迎接阿閦佛頭像代表團在12月13日到達臺北,請山東大學盡快提供代表團名單。請我抓緊辦理入臺手續,因為需要我確認阿閦佛頭像后再捐贈山東代表團;
三,12月17日,圣嚴法師信守對我的誠諾,親自護送阿閦佛頭像回到四門塔 。
我習慣性的將這一傳真簽名后送交山東大學臺灣事務辦公室。
10月9日16時,齊魯電視臺記者劉志國和孫珊來我家訪問,踏破了我家半個多月來的寂靜。他們說:“我們臺長看到臺灣電視臺播放您在臺灣鑒定佛頭像的電視。佛頭像回來時,我們臺也想做個直播節目,如果您同意,我們先準備個方案 。”我欣然同意。12日上午,齊魯電視臺閆臺長請我到他辦公室,在座的還有齊魯電視臺蔡主任和劉志國、孫珊兩位記者,我們仔細討論大型直播方案。在以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我們討論制定過多次方案并做了一些相應的錄像準備。由于種種特殊的和令人費解的原因,再加上12月9日他們接到“可錄制,不直播”的批示,齊魯電視臺和其它電視臺都沒有做成這樣的直播宣傳。
古寺千年迎盛典,
佛頭回歸圓眾愿。
本應說像饗天下,
只惜空留史遺憾。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醉倒惟恐身邊人”。阿閦佛頭像即將回歸,驚動了山東省外大陸的許多大媒體:
一,11月2日上午,湖南衛視臺邱天主任等來我家訪問,請我介紹鑒定佛頭像的過程和經驗,12月14日11時20分,湖南衛視臺開始播放他們制作的專題片;
二,11月13日,中國文物報社李文儒社長約我寫篇長文,詳細介紹阿閦佛頭像的鑒定與回歸。12月11日,《中國文物報》發表我的文章《海峽兩岸同努力,流失國寶有歸期》。該文被譽為阿閦佛頭像回歸的精典之作;
三,11月21日,中央電視臺10頻道記者周凌給我電話說:“我們想在‘文物故事背后的故事’節目中,給您編導一個四門塔佛頭像鑒定與回歸的專題片。”我表示同意。12月1日上午10時—11時30分,我應邀前往中央電視臺10頻道演播室接受高月采訪。12月30日19時40分,中央電視臺10頻道在黃金時段開始播放他們錄制的專題片。
貴友大酒店會議后,佛頭像回歸濟南的事,因各方思慮甚多,已沉靜一個多月。
匆匆幾月碌茫茫,
紛紛一辰吵嚷嚷。
安之若素靜穆時,
處之彌泰尋歸航。
好劍切勿久藏,好事不可多磨。我感到離12月17日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送歸佛頭像的日子越來越近,不能再繼續這樣沒有實際計劃地拖下去,齊魯電視臺也多次提醒我給張高麗省長或濟南市謝玉堂市長寫信詳細說明這一問題。11月12日我給謝玉堂市長寫了一份關于四門塔阿閦佛頭像鑒定與回歸的報告 。
報告中談了我應邀赴臺鑒定佛頭像的經過,還談了9月24日貴友大酒店會議上劉蔭島副市長和謝治秀局長的意見。最后說:“這次活動意義重大,臺灣的宣傳已經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影響。大陸特別是濟南市的廣大群眾急切盼望佛頭像回歸四門塔。佛頭像回歸也是為十六大舉行的一次盛大慶祝活動,也是我市與臺灣省一次意義重大的文化交流,將永載史冊。”
11月14日,我拿著給謝市長寫好的報告和相關資料,齊魯電視臺蔡主任以我學生的身份陪同前往濟南市政府市長辦公室。辦公室蔣主任先看到我遞上的名片,很激動地說:“您就是到臺灣鑒定佛頭像的劉教授,我們在許多相關材料上見到您的大名和簽名。”“今天謝市長在外地開會,我一定盡快把您的報告轉呈他!”11月19日,濟南市政府市長辦公室主任給我電話說,謝市長看過報告后非常重視 ,專門組織成立以濟南市文化局為主的“濟南市文物愛好者協會”,并希望劉教授您和我們一起盡快推動和完善迎接佛頭像的工作。
聽到這里,我頓感地寬厚、天清高,心胸豁然暢釋。佛頭像回歸的彩球又交給了謝市長,他可以真正落實迎接佛頭像回歸。佛頭像順利回歸不久,謝市長晉升為山東省副省長。從此,我認為和他結下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友誼。我研究中國早期文字骨刻文的過程中,經常得到他的贊揚與支持。善緣好運,他高位榮休后,玉緣堂輝,研究大禹文化、如意慈善事業,皆緣弘助。
12月1—15日,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在孫中山紀念館展出阿閦佛頭像,舉辦“流轉、聚首——祈愿山東阿閦佛重生”法會。“展出目的是希望能使社會大眾籍由觀看此一難得的佛教古文物真跡,感受佛教的人文精神與文化資產的寶貴。同時亦希望籍此因緣推動一場全民祈福的活動,帶領民眾凝聚大家的愿力,一起為古佛首的重生祈福,也為更和平幸福的明天祈福。”“無數小小的好,累積成大大的好;一份小小的祈愿,成就大大的殊緣。” 12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千年古石雕佛頭亮相臺北》;12月17日,《參考消息》發表駐臺北記者何自力文章《從流轉到聚首——山東四門塔千年阿閦佛石像重生牽系兩岸殊緣》,都比較詳細介紹了“讓古佛頭回到佛身”動人的真實故事。
以濟南市文化局鄒衛平局長為會長的“濟南市文物愛好者協會”成立后,開始了緊張有序的迎接佛頭像準備工作,制訂了比較詳細的方案。首先,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對四門塔阿閦佛像頸部進行了詳細考察,取下新安裝的復制佛頭像,清理出佛像頸部的原茬,為安裝回歸的佛頭像做準備。隨后刻制了佛頭像回歸記事銘碑。一呼百應,駐濟南的各家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報道佛頭像回歸。實際上迎佛頭像是件高興愿意做而又并不是很復雜的事:
隨著時光的漫步,一些奇異心態漸漸融化在和煦的隧道中,我對阿閦佛頭像的鑒定逐漸得到認可。時不待人,政府要按時接回來。濟南市組成了以市文化局鄒衛平局長為團長、郭思克、崔大庸、劉永波和吳明等為團員的赴臺迎接團,12月13日啟程赴臺灣。上午9點10分,鄒局長在濟南遙墻機場給我電話,請教我到法鼓山后注意那些問題。接到他的電話我很高興也很激動,他是對我真情而無言的尊重與肯定。我深情祝愿他們:一路順利!在臺灣得阿閦佛環光浴護,萬事吉祥!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亟盼我隨團再赴臺,請我確認交接的佛頭像后再交給迎接團。早在12月9日,我接到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傳真,告訴我:“我們的計劃有些變動,主要的變動是原定12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在臺北農禪寺舉行‘四門塔佛頭像捐贈儀式(見10月21日傳真)’。因為您沒有來臺北親自迎接佛像 ,所以,現在改為護送隋代古佛頭像到山東四門塔,需您親自在場確認后再辦理交接手續。” 12月16日16時40分,果肇秘書長來電話說:“鄒衛平局長高度評價您的學術地位,充分肯定您對四門塔佛頭像的鑒定。我們對鄒局長已經說清楚,我們用的是劉鳳君教授鑒定書向臺灣政府申請并得到批準的,我們都應尊重劉鳳君教授的鑒定書。鄒衛平局長他們沒有再出具鑒定書。希望明天師父(圣嚴法師)護送佛頭像到四門塔時,請您確認后師父再交給四門塔文管會法人代表張立平主任。”
數月佛事喋不休,
一日呈報瓊堂就。
幾得善舉預則立,
神通寺院修春秋。
作者:劉鳳君 (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