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孩子,他們有著明亮的眼睛,卻很少和別人對視;他們擁有正常的聽力,卻總是對親人的呼喚充耳不聞;他們能正常發聲,但卻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他們在溝通交流方面常常不能被人所理解,那仿佛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好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們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醫學上他們被稱為孤獨癥人群。
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并了解這一群體,TODTIME時間廊第八季公共藝術展便以“藍色的春天”為主題,在4月2日“世界孤獨癥關注日”這一天,發起一系列公益活動,只為了讓星星的孩子們不再孤獨。

同在藍天下,共享溫暖不孤獨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為何不能彼此溫暖,不再孤單?
TODTOWN天薈投身孤獨癥關愛行動多年,在今年4月2日“世界孤獨癥關注日”當天,TODTOWN天薈旗下的TODTIME時間廊公共藝術空間將發起“同一片藍天”公益行動,面向全社會征集4月2日當天的藍天照片,與藝術家一起繪制共同的藍色圖景。
TODTIME時間廊特邀NILLab藝術團隊通過算法技術,將征集到的所有天空攝影作品與美籍華人藝術家、聯合國代表畫家丁紹光先生的畫作進行技術合成,共同繪制出一幅公益藝術作品——《同一片藍天》。
據介紹,這幅公益作品的畫作基礎便是丁紹光先生1988年的作品——《祝福和平》。通過NILLab藝術團隊的算法基數,將參與者上傳的照片進行分析和切割,以動態的方式展現重構的過程,而重構的影像也會隨著不斷上傳、累積而不斷演變。
每位參與者都將參與到這部公益作品的生成過程中,共同傳遞對孤獨癥人群的關愛。

《同一片藍天》

(掃描上方二維碼參與“同一片藍天”活動)
做星星的朋友,聆聽來自同齡人的詩
來自星星的孤獨癥群體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許不是不想,只是不知該如何與人溝通。關愛他們,獻上一份愛心,或者可以從朗誦一首小詩開始。
本次展覽,TODTIME時間廊聯合共青團上海市閔行區委員會、莘莊鎮人民政府、閔行區融媒體中心、上海市閔行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以公眾多元文化需求為己任,發動藝術家、文藝工作者為孤獨癥群體創作滿含“愛、包容、希望”的小詩,并將于4月2日共同推出“為你讀詩”兒童公益朗誦作品征集活動。
全市范圍內的小學至高中階段學生,朗誦由文聯創作的小詩,錄制成視頻并上傳到“閔行融媒體APP”平臺,即可參與活動,為孤獨癥群體傳遞自己的愛心,獲獎選手更將獲得由共青團上海市閔行區委員會提供的紀念證書一份和TODTOWN天薈送出的紀念品一份。
溫暖與希望,為愛接力……
愛是需要接力的,如此才能給世界以溫暖與希望。從1943年世界上出現第一個孤獨癥到現在,我們對于孤獨癥的認知在不斷加深,對于孤獨癥群體的關愛也從未停止。
4月2日,“世界孤獨癥關注日”這一天,是審視和增強自身社會責任的契機,更是我們攜手孤獨癥群體努力開始自信愉快生活的全新開始。
這一天世界各地的愛心人士都會點亮一盞藍燈,2021年的世界孤獨癥關注日, TODTIME時間廊公共藝術空間也將化身一片藍海, 為“星星的孩子”照亮前方的路,讓這份愛延續……
與此同時,4月2日下午,上海閔行童聲合唱團還將在TODTIME時間廊獻上《元日》、《水滴》等合唱作品,以天籟之音溫暖傳遞對孤獨癥群體的深深關愛。
TODTIME時間廊第八季公共藝術展“藍色的春天”展出期間,還將舉辦多場快閃演出。5月底,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與星星做朋友”主題活動更將在TODTIME時間廊呈現精彩內容,持續為愛助力。

公益與責任,打造上海文化“新名片”
孤獨癥孩子的世界是怎樣的?愛的海洋又有著怎樣的色彩?
絢爛的色彩中,藍色是最純粹和清澈的顏色,像極了孩子們報以信賴和渴望溝通的眼睛。TODTIME時間廊第八季公共藝術展“藍色的春天”旨在打造一片愛的藍色海洋,共同迎接一個藍色的春天,通過藍色傳達對孤獨癥群體的關愛與鼓勵,為期近3個月的公益展覽,TODTIME時間廊期待大眾在參與、體驗藝術的同時,借助藝術這種飽含溫柔和想象的表現形態,感受到“愛”與“包容”的情感內核,喚起公眾對孤獨癥群體的共鳴與關注。

3月8日至4月15日,由SUNRAY新媒體團隊以耳熟能詳的名曲《藍色多瑙河》為作品基底,傾力打造的“裸眼3D”作品《藍色多瑙河》首度面向公眾展出,讓過往路人都可以有機會身臨其境地體驗孤獨癥人群的精神世界。4月16日至5月31日,由公眾與藝術家丁紹光先生共同創作的《同一片藍天》作品展出,通過集體創作的形式讓更多人關注到孤獨癥人群。
以新媒體藝術陣地的創新概念,融合藝術、公益、社會責任,讓更多的公眾輕松參與并愛上這個別具一格的藝術空間,作為大眾公認的“家門口的好去處",TODTIME時間廊將給市民不斷分享藝術的美與力量,在豐富城市公共空間內容與形式的同時,向全社會展現閔行區域的文化活力。
TODTIME時間廊作為TODTOWN天薈和閔行文化和旅游局共同運營的文化空間,也正成為上海公共藝術的傳播新平臺以及閔行的文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