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臺北市中國畫學研究會創會62周年,「書畫詠綻」菁英會員展在這個月初于臺北舉行。多位花鳥畫家受到藝術界的關注,王敏如、宋曼姝、何淑貞她們的畫作充滿優雅與詩意,讓觀眾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重新感受到自然環境之美,讓我們更加珍視每一朵花、每一片墨色,感受藝術中的無窮情趣。

畫家王敏如與作品《米點的迷惑》
這幅畫運用了點、線、面來構成整個畫面,王敏如喜歡描繪荷花,用大量的放大點來創作出荷花的形象。荷花在作品中象征著君子風度,并透過大筆揮灑帶來莫大的快樂。
作品名稱《米點的迷惑》不僅止于形象描繪上,王敏如以這名稱隱喻其中蘊含的疑問和深意。畫中出現了直立點、大小點以及線與線相連接等接口,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困惑的視覺效果。她表示,點、線、面是最基本的藝術元素,透過這些簡單元素來建構,嘗試向觀眾傳達復雜的情感和想法,讓人能在畫面中找到共鳴。

宋曼姝作品《吾家洗硯池》
《吾家洗硯池》這幅畫作以王冕的《墨梅》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題字,略取其意境,將梅花的清雅與芬芳呈現在畫布上。宋曼姝巧妙運用墨色層次感和留白技巧,使畫面顯得神秘而又富有詩意。花瓣透過淡淡的墨色和留白表現出層次豐富的效果,讓人感覺置身于梅花盛開的枝頭之中。
宋曼姝自小在家庭的和樂溫煦氛圍中成長,受到父親影響,開始練習書法,并被書畫的美感所吸引,特別是在閱覽了鄭板橋、吳昌碩等大家作品,感受到氣勢磅礴、淋漓盡致,對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水墨畫中墨色的層次逸氣深感著迷。宋曼姝將這種手法,表現在《吾家洗硯池》一畫中,使觀眾在欣賞作品時有無限想象,帶來一場詩意盎然的水墨畫之旅。

畫家何淑貞與作品《凌波仙子》
《凌波仙子》這幅作品以水雉鳥為主題,呈現了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獨特的外貌和優雅姿態。水雉鳥是一種珍貴水禽,又被尊稱為水鳳凰,象征著神秘與高貴。其雙腿修長且腳爪寬大,使得它能夠在水面上漂浮,或是站在植物上輕盈地行走,因此獲得「凌波仙子」的美譽。
何淑貞捕捉水雉鳥的神秘氛圍和優雅姿態,畫中可見水雉鳥在荷花伴隨映襯下,宛如仙子般翩然起舞,它們展現著獨特的「凰求鳳」愛情模式。由雄鳥擔當著孵卵和育兒等重責大任,這種一雌多雄制的家庭結構在鳥類中相當罕見。作者運用豐富色彩和精湛技巧,將種種細節處理得栩栩如生,讓觀者仿佛置身于這美妙場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