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耳瓶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帖豎直的管狀貫耳。粉青釉為略帶乳濁性的一種青釉,南宋龍泉窯首創,宋官窯和以后的景德鎮窯均有成功作品。粉青釉含鐵量0.8—1.05%,釉厚1—2.5毫米,屬石灰堿釉的一種,以鐵的氧化物為主要呈色劑,還有少量的錳和鈦。粉青釉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達到類玉的效果,為青釉中最佳色調之一。粉青釉為生坯掛胎,胎中帶灰,入窯經過1180--1230攝氏度高溫還原焰燒制而成,所以極難燒制。由于石灰堿釉高溫下粘度較大,即高溫下不易流釉,因此釉層施得厚,使器物的釉色通過適當的溫度和還原氣氛達到柔和淡雅的玉質感。粉青釉的釉層中含有大量的小氣泡和未熔石英顆粒,它們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強烈散射,從而在外觀上形成一種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樣的藝術效果。

宋代瓷器的質地、釉色、式樣、產量都遠遠超過前代,鈞窯、汝窯、哥窯、官窯、定窯被譽為當時的五大名窯。官窯是指由中央官府開設的窯場,專門燒制御用瓷器,其中有不少是仿古造型的陳設品。該件官窯貫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銅投壺造型,直口闊腹,瓶側筒狀貫耳,釉色厚潤,端莊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該器高9.5cm厘米,直口束頸,圓腹,頸、肩各飾弦紋一周,口沿旁有兩只直筒形貫耳;通體施粉青釉,釉色溫潤,蘊含寶光,猶如凝脂。該瓶釉面如半透明的青玉,質感細膩光滑,利用釉的流動,透出官窯略帶紫色的胎骨,厚口長頸,扁圓腹,圈足,釉面大開片,口沿釉薄處呈深灰色,底足修飾規正,露黑胎,俗稱“紫口鐵足”。開片釉又稱冰裂紋,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宋代的汝、官、哥窯都有這種產品,又以哥窯產品最為著名,此器通身開片,靜穆、優美;口耳相連的曲線增加了口部力度,與扁圓形腹部上下呼應,構成視覺上的均衡,給人以穩重之感。由于整器大面積素樸無飾,單純明朗,造型簡潔雅致,干凈利落,顯現了此貫耳瓶的裝飾處理與釉瓷的完美結合,堪稱中國古代青瓷的典范,為官窯稀世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業內專家評價南宋貫耳瓶器型秀巧,結體合理,長長的頸部豎于球狀腹部,兩個貫耳分掛口沿兩旁,對稱美更添其麗質。上海君道藝術展覽有限公司藏家奉上的此粉青釉貫耳瓶釉色瑩潤,開片紋特征突出,造型古樸,追求了一種“天工與清新”、“疏淡含精勻”的意境,在官窯傳世品中罕見,極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