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是一種名貴的建筑材料,它質(zhì)地堅實而又細膩,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來的名貴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據(jù)傳,我國從漢代起就用這種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宮殿,裝飾廟宇,雕刻佛像,點綴堂室。因為是從漢代開始用這種潔白無瑕的美玉來做建筑材料的,人們就順口說成了漢白玉。
從中國古代起,就用這種石料制作宮殿中的石階和護欄,所謂“玉砌朱欄”,華麗如玉,所以稱做漢白玉。天安門前的華表,金水橋,宮內(nèi)的宮殿基座,石階,護欄都是用漢白玉制作的。漢白玉是中國古代皇家建筑、雕刻使用的名貴石料,故宮、天壇、天安門金水橋等經(jīng)典建筑都有大量使用。
早在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審美境界。楚國的著名奇石鑒賞家卞和曾采到一塊“落風(fēng)石”,所雕琢而成的聞名天下的“和氏璧”,曾被130多位帝王收藏達1600年。東晉末期的大詩人陶淵明對宅邊一方縱橫丈余的天然大巖石鐘愛有加,并取名“醒石”。隋唐時期開始,收藏賞玩奇石由帝王貴族向文人雅士及官宦轉(zhuǎn)移,并逐漸形成一種潮流。宋代出現(xiàn)了蘇軾、米芾這兩個中國賞石史上的大藝術(shù)家。到了元代,文人學(xué)士以藏石賞石為時尚,最具代表性的是趙孟頫,管道升夫婦。
清代賞石藏石之風(fēng)盛行,乾隆帝對奇石、玉石、園林十分崇尚,廣州藝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廖總表示,清代乾隆時期的漢白玉雕件、漢白玉擺件、漢白玉獅子、漢白玉花幾、漢白玉圓桌、漢白玉花臺、漢白玉將軍罐等最近兩年的市場行情越來越好,拍賣成交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特別是這兩年圓明園流散文物的回歸,總是刺激國人敏感的神經(jīng)。今年更是由于藏于挪威卑爾根KODE博物館的7根圓明園漢白玉石柱引起國人對漢白玉的極度關(guān)注,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花1000萬挪威克朗相當(dāng)于160萬美元買7根石柱。

上圖將軍罐高65cm,口徑34cm,該將軍罐氣質(zhì)高雅、富貴,器型莊重、典雅。取材上乘漢白玉,石質(zhì)細膩溫潤。該罐采用琢磨輾軋等工藝滿飾圖案,蓋由蓮子頂和連續(xù)蓮花折沿及花邊組成。罐腹一周主題紋飾為天子御駕巡視或親征伐討。下腹至近底是由經(jīng)典文字裝飾陽起老隸。風(fēng)格古樸不失典雅,刻板而不失生動。具極高工藝、美術(shù)及收藏價值?,F(xiàn)展覽于廣州藝投展廳。http://www.yitouonline.com/歡迎進入官網(wǎng)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