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有關情況。期間,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自然遺產保護主要依托自然保護地進行融合管理,不僅保護了總面積達7.05萬平方公里的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跡,還保存了200多個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為遺產地每年帶來超過140億的旅游直接收入。
世界自然遺產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當前,我國有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些遺產資源涵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產資源,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國自然遺產分布范圍廣、面積大,且多數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監督管理、監測研究以及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難度大。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保護與利用的過程中,中國自然遺產在生態文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對生態文明體制建設開展了有益探索和生動實踐,促進了綠色發展,助力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同時也成為了宣傳生態文明的重要窗口和載體。
據悉,我國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利用,始終堅持資源保護與民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基于當地特點,通過特許經營、利益共享、生態補償等多種方式惠及民眾。通過開展適當的生態旅游等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遺產地保護與當地社區居民生產生活協調發展。比如中國南方喀斯特、中國丹霞、云南三江并流等自然遺產地,將自然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結合起來,依托自然遺產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
國家公園建設區域是我國申報自然遺產的重點潛在區
據悉,目前開展的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包括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湖北神農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錢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長城和云南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有5個涉及世界自然遺產,包括大熊貓、三江源、武夷山、神農架和普達措。
作為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國家公園建設區域也是我國申報自然遺產的重點潛在區。“國家公園建設能更好地保護區域內珍貴的自然資源,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打下良好的基礎。”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歡迎藝術名家注冊藝術家會員,開通自己的官網,上傳自己的佳作和內容。
QQ:271692909
《藝術家網絡大辭典》,可以刊登藝術名家生平簡介、代表作、目前市場行情、收藏潛力等
QQ:271692909
要求:人品好,熱愛藝術事業,有一定的藝術圈人脈、懂經營管理的創業型人才優先。
QQ:2716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