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鑒定最核心任務:辨別是非與真偽
關于書畫鑒定,我們首先要明確,什么叫書畫鑒定呢?書畫的鑒定工作,我們把它通俗地講,實際上就是一個判斷真偽和辨別是非的工作。判別真偽就是我們對有作者款題和印章的作品的真假作出判斷。因為有款、有印才能涉及到真和偽的問題。
辨別是非又是什么呢?就是對一件作品,尤其是古代的作品,它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流傳過程。我們要對這個作品的流傳的經歷進行判別。比如作品上的題跋、鑒藏印等等。對于作品的傳承進行辨別。
書畫鑒定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任務就是這兩項。當然,如果碰到一個沒有作者款印的書畫,那只需要根據書畫的風格給它定一個時代,就是所謂的斷代就可以了。
那鑒定工作是怎么樣進行的呢?鑒定,說白了,它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沒有比較,就談不上鑒定。為什么呢?我記得剛工作的時候,我和其他同事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到像徐邦達、啟功和謝稚柳這些老先生們鑒定我們故宮的書畫作品,就是古代書畫鑒定小組那時候,每天都要看一二百件。在打開一件作品時,他們幾個人,有時連眼色都不用對一下就異口同聲的說:“嗯,這東西對的,精品,應該出彩圖”,或者說“這不對,偽而劣。”當時我就不明白他們這個結論是從哪兒來的呢?看了以后,大多數情況下幾個人意見都一樣,我就覺得非常神奇。
通過這么多年跟老先生們請教,還有在工作當中自己留心地去學習,我就發現其實鑒定,表面上看,它就是用眼睛看一會兒,實際上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判別的過程。當鑒定家們面對一件書畫作品的時候,他會迅速地把自己腦子里面存儲的那些關于這個書畫家的資料,飛快地把它調集出來跟面前的這件東西進行比對。從書畫的材質、造形,構圖,用筆,墨色,題款,印章、印色,還有其他人在這個作品上的題跋、藏印等等綜合地進行判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目鑒”。
學習鑒定 首先要樹立真跡的標竿
目鑒是怎么來的呢?靠的就是平日的積累,也就是說書畫鑒定,這門學問是人人都可以學的。只要你用心,長時間的對某一個書畫家,某一個流派,或者是某一個時代的書畫鑒定當中,你能夠獲得許多的印象和心得,慢慢地積累、整理、校正,你就可以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我們說,書畫鑒定的學問,實際上跟其它的文物鑒定的學問一樣,它首先是心得和經驗的積累,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它的基本要素是:
時間的長短、數量的多寡、質量的優劣、悟性的高低
很難想象你找到一個鑒定家,讓他看宋徽宗的花鳥,他卻從來也沒上手看過一件北宋畫,讓他看明代唐伯虎的山水或者清代劉羅鍋的書法,但他只上手見過三五件這倆人的作品,那你說他根據什么鑒定呢?以前老先生們總教導我們說:“不知真,焉知假?”意思就是學習鑒定就是要先在自己的腦海中樹立真跡的標竿,簡單的說,只有掌握了判斷真偽的尺度,才能談得到鑒定。
鑒定不是在大學里或者在power point上可以學會的,必須要有學習的條件,除了大量看東西之外,還要眼、心、手相互對應。我主張對書畫鑒定感興趣的朋友多看展覽,但在博物館,是隔著厚厚的玻璃遠距離看,絹或者紙張的紋路、年份感,用筆、墨色的細微變化,印章的篆刻和印色,當然還有這些東西拿在手里的感覺等等,都無法讓人可以感受,這就像霧里看花,只能看個大概。但即使是個大概,也比看圖錄強百倍,大家可能都參加過拍賣,或許都有同感,就是印刷出來的書畫,往往和原件的差距很大,越是假的、不好的書畫,看圖錄比看原件好很多,因為圖錄把一張很大的書畫縮小了,印制過程中還可以通過修版、調色了來美化,所以,你就明白如果有人僅僅靠翻看拍賣圖錄買東西是多不靠譜。
那好,是不是只要有了足夠的量的積累就可以了?還要有質的變化。所謂質變,就是你看了很多東西以后,你還要善于總結。比如說我們看了很多,我們舉一個淺顯的例子,像近現代的張大千,他壽命長、作品多,風格變化有階段性,那就要求我們在上手看了大量作品還要善于進行梳理和總結,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你要把自己的腦子盡量變成像電腦一樣,除了大量的存盤以外,還要把它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歸攏,進而總結出他早、中、晚甚至暮年期的風格特點總結出來,牢記心中,這就是真跡的標竿了。
有了真跡標尺以后還不能說一勞永逸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在你存儲了一定的標尺之后,你還會繼續地看作啊、學習啊,你就會有發現也許你以往所定義的標尺會有一些偏差。也許以前是定錯了,或者是定得不準確,那你要怎么樣呢?你要通過你新看到的、新了解的、新認識的,把你以前腦子里存的那個標尺要不斷地進行修正。
所以,一個鑒定家,他的鑒定經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眼界的拓展而不斷的積累和提升,所以我們說,長期的積累,善于學習和總結,不斷的修正以及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才能造就出杰出的鑒定家。
除了我們說的“目鑒”之外,還有就是以考證為輔助。如果靠目鑒基本肯定了作品的風格,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案頭功夫,還要對這個作品上的信息,比如說作品的創作年份,這個題款說在哪畫的,你要查查畫家的年表,看這時畫家是不是在這個地方,題款說送給誰誰的,你要查查這人和畫家是否真的認識。曾經看到揚州八怪當中的羅聘他老婆方婉儀的繪畫,看著年份也夠,畫的也有幾分像,可是一算署款的年份,畫家已經死了六年了。以往老年間的作假的人知道干的是缺德事,所以為了取得一些心理安慰,免得遭受天遣總會留出一些破綻,你要看不出來,那不算他坑你,是你學藝不精,活該倒霉?,F在人心不古,造假的連這個都不考慮了,利用高科技制板印刷或者翻刻印章,別說是經驗不足的人,就是有些老行家也都上過當。的所以我們說考證是“目鑒”的補充,有的時候光靠眼睛、僅憑感覺是不行的。